编者前言:如何塑造主体/
在某种意义上,福柯写出的是完美之书: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无论是领域还是材料;无论是对象还是构造本身。他参阅了大量的文献一一但是这些文献如此地陌生,似乎从来没有进入过学院的视野中。他将这些陌生的文献点燃,使之光彩夺目,从而成为思考的重锤。有一些书是如此地抽象,没有引文,犹如一个空中楼阁在无穷无尽地盘旋和缠绕(如《知识考古学》);有一些书如此地具体,全是真实的布满尘土的档案,但是,从这些垂死的档案的字里行间,一种充满激情的思想腾空而起(《规训与惩罚》);有一些书是如此地奇诡和迥异,仿佛在一个无人经过的荒漠中发出狄奥尼索斯式的被压抑的浪漫呐喊(《古典时代的疯癫史》);有一些书如此地条分缕析,但又是如此艰深晦涩,这两种对的决不妥协的风格引诱出一种甜蜜的折磨(《词与物》);有一些书如此地平静和庄重,但又如此地充满着内在紧张,犹如波澜在平静的大海底下涌动(《快感的运用》)。福柯溢出了学术机制的范畴。除了尼采之外们甚至在这里看不到什么来源。但是,从形式上来说,他的书同尼采的书完全迥异。因此,他的书看起来好像是从天而降,似乎不活在任何的学术体制和学术传统中。他仿佛是自己生出了自己。在这方面,他如同一个创造性的艺术家样写作。确实,相较于传承,他更像是在创作和发明——无论是主题还是风格。我们只能说,他创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风格:几乎找不到什么历史类似物,找不到类似于他的同道(就这一点而言,他和尼采有着惊人的相似),尽管在他写作之际,他的主题完全溢出了学院的范畴,但是,在今天他开拓的这些主题和思想几乎全面征服了学院,变成了学院内部的时尚。他的思想闪电劈开了一道深渊般的沟壑:在他之后,思想再也不能一成不变地像原先那样思想了。尽管他的主题征服了学院,并有如此之多的追随者,但是,他的风格则是学院无法效仿的——这是他的神秘印记:这也是玄妙和典雅、繁复和简洁、疾奔和舒缓、大声呐喊和喃喃低语的多重变奏,这既是批判的诗篇,也是布道的神曲。 引自 编者前言:如何塑造主体/III
37人阅读
塞雷娅(已离职)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编者前言:如何塑造主体/III
但是,在福柯这里,一种新权力支配模式出现了,它针对的是人们熟悉的权力压抑模式。压抑模式...
-
编者前言:如何塑造主体/III
他在希伯来文献中发现了大量的牧人和羊群的隐喻。牧人对于羊群细心照料,无微不至,了如指掌...
-
编者前言:如何塑造主体/
-
对活人的治理/8 “忏悔”
至于格西安所规定的忏悔,它不仅仅是对所犯罪行的简单陈述,也并非个体灵魂状况的全面袒露;...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