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儒家、道家及新儒家思想国际化的可能性朱雅仪,p236 与基督教佛教比较的儒学
儒家精神与现代性的相关性 杜维明曾说,启蒙心态( the Enlightenment mentality) 是人类历史最强势的意识形态,也是现代西方崛起的基础。3启蒙的核心精神,是突出人的尊严、人的解放、人的自觉、人的独立性。在此之上,衍生出自由、理性、法治、权利等价值,成为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实际上,现代社会人们关注的所有主要领域,从科学技术、工业资本、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大众传播、研究型大学到专业组织等等,都从启蒙心态中受惠或汲取养分。 今天我们依旧生活在启蒙所塑造的世界之中。康德在1784年所作的评断一一“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启蒙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如果不能说启蒙是显而易见的既存现实,那它至少是核心的文化追求之一”ーー今天仍未过时。儒家传统在现代能否有新的发展契机,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能否对启蒙精神、对西方文明所体现的价值做出创建性的回应。或许有人认为,儒家传统有它自己的价值,它可以充分发展,自己走出一条路来。为何不能“独善其身”,而必须对启蒙精神作出回应?原因在于,儒学和基督教、佛教有一最大的不同:基督教和佛教真正的核心价值不在这个世界。基督教在未来的天国,佛教在彼岸,所以它 们有超越而外在的另外一套理念,有其终极关怀。可是儒家是入世的,是经世致用的,它如果不能回应启蒙的挑战,要进一步发展就非常困难。在儒学发展的过程中,也曾回应过不同文化派别的冲击(如孟子回应墨子的批评、宋明时代回应佛教),这是一脉相承的;但以前的回应和现代的回应有所不同的是,西方文化的强势,不仅仅体现在军事、经济这些“硬实力”上,而且是很有说服力的制度,是一种更深刻的对人的发展有积极作用的理念。儒家如果不能对此作出回应,以及提供一套影响世界的价值观,就没有办法在现代恢复生命力。 引自 第九章儒家、道家及新儒家思想国际化的可能性朱雅仪
26人阅读
老虎 wong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五章“中国”国名的形成与近代民族主义的构建李扬帆 p120--清朝合法性论述
清前期中国国名及中国的身份认同 清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等的治理,是中国历史上重新界...
-
第五章“中国”国名的形成与近代民族主义的构建 满清敌人的身份认同p122
条约中的国名和国民的自我认识 由于长达数百年并没有强大的国家力量(俄罗斯除外)对中国产生...
-
第九章儒家、道家及新儒家思想国际化的可能性朱雅仪,p236 与基督教佛教比较的儒学
> 查看全部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