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钢铁条约》(1939年5月22日)
三国轴心”仅是一个政治同盟,不包含军事条款,不能满足法西斯的侵略需要。
“三国轴心”仅是一个政治同盟,不包含军事条款,不能满足法西斯的侵略需要。两国在太平洋属地和中国问题上的矛盾太尖锐,两国所要求同盟针对的对象又不同,因此谈判最终破裂。但意大利却与德国的意见一致,因而两国决定尽快缔结军事同盟,于是便有了《钢铁条约》,
钢铁条约象征德意同盟,让两国在国际威胁或战争中,互相提供军事支援,并加强军事与战时生产。而且,两国保证只有得到对方同意才会与他国和议。条约最初的有效期是十年。
《钢铁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德意军事同盟正式建立,它明确规定相互承担军事义务,以推翻现存国际体系,夺取欧洲和世界霸权。《钢铁条约》的签订使二战进一步逼近。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23日)
20世纪30年代说起,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肆意挑起战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为了维护苏联的安全,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也就是外交部长)李维诺夫积极联合英法等国,想建立集体安全体系,来遏止法西斯的侵略。但该政策未能得到英法的积极响应。
就在此时,德国向苏联抛出了橄榄枝。德国不断向苏联示好,提出两国改善关系,进行贸易等方面的谈判。为了改善与苏联的关系,希特勒甚至亲自提笔,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希望让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去苏联访问。斯大林接到信件后两个小时,就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并且给希特勒写了一封回信。
于是在1939年8月23日,里宾特洛甫抵达莫斯科,于当晚与时任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议定书。外人哪里知道,这个秘密议定书就是希特勒与斯大林联手的“杰作”,也可以说两人的这次合作十分不光彩,因为六个国家被他们给毁了。
第一个倒霉的国家,就是波兰,因为它在二战中被苏德两国瓜分了。根据秘密议定书的规定,“波兰发生政治变动时,双方以累夫河、维斯杜瓦河和桑拉河为界”。事后,德国入侵波兰后不久,苏联也向波兰进军,占领了波兰东部地区,双方按照事前约定,瓜分了波兰。
接下来倒霉的国家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波罗的海沿岸的国家。按照秘密议定书的规定,“一旦波罗的海国家所属的领土上发生政治变动时,立陶宛北部边界应成为苏德两国的利益范围边界”。也就是说德国支持苏联吞并这三个国家。
苏联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1940年8月1日,立陶宛被吞并;8月5日拉脱维亚被吞并;8月8日,爱沙尼亚被吞并。这三个国家虽然被迫加入苏联,但并不情愿,到苏联解体时,就三个国家率先脱离苏联,重新成为独立的国家。
最后两个倒霉的国家分别是芬兰和罗马尼亚。他们比起上面四个国家来,还算幸运的,至少没有亡国。不过这俩国家还是丢掉了一大块领土。苏联先是通过威胁,接着又利用苏芬战争,强行夺取了芬兰的大片领土,比如卡累利阿地峡等地,至今仍未归回。
最后再说说罗马尼亚这个国家。1940年6月27日,苏联向罗马尼亚递交了最后通牒,要求罗马尼亚把比萨拉比亚、布科维纳北部移交给苏联。孤立无援的罗马尼亚被迫同意这些领土割让给苏联。苏联解体后,该地区宣布独立,成立了摩尔多瓦共和国。
———————————————————————————————————————————
·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
简称国联,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组成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 [1] ,解散于1946年4月。
其宗旨是减少武器数量、平息国际纠纷、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以及促进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其存在的26年中,国联曾协助调解某些国际争端和处理某些国际问题。不过国联缺乏军队武力,所以要依赖大国援助,尤其是在制裁某些国家的时候。然而,国联缺乏执行决议的强制力,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国际制裁亦影响同样施行制裁的国联会员。加之当时帝国主义盛行,更使国联丧失了坚定稳和的支持力量,因此最终国联不能阻止国际纠纷、法西斯的侵略行为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45年,二战结束后,国际联盟被联合国所取代,联合国成为当代最大的主权国家组织,国际联盟档案全部移交给联合国。
·罗斯福新政(The New Deal)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小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核心是三个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时亦称三R新政。救济主要针对穷人与失业者,复兴则是将经济恢复到正常水准,针对金融系统的改革则试图预防再次发生大萧条。
新政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节法》、《国家产业复兴法》、《社会安全法》等法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新政基本结束,但罗斯福新政时期产生的一些制度或机构如社会安全保障基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国住宅局 、田纳西河谷管理局等至今仍产生着影响。
·威廉·伏龙芝的原型——罗森堡夫妇
朱利叶斯·罗森堡和艾瑟尔·格林格拉斯·罗森堡夫妇是冷战期间美国的共产主义人士。
他们被指控为在苏联进行间谍活动,判决与死刑的过程轰动了当时西方各界。冷战期间的美国,因判决从事间谍活动而处以死刑的公民,只有罗森堡夫妇。虽然几十年后原苏联文件揭示至少朱利叶斯参与了间谍活动(但没有提供具体证据证实他具体的罪名成立),人们直到今天仍然为罪名是否属实有所争议。
·内维尔·张伯伦
英国政治家,1937~1940年任英国首相。二战中积极推行绥靖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使得法西斯主义气势大增。绥靖政策被认为是二战加速的主因。
———————————————————————————————————————————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
9月3日英国驻德国大使向德国政府递交了最后通牒,宣称如果英国政府在11点钟得不到德国准备立即从波兰撤军的答复,则认为两国就将处于战争状态。然而直到12点英国也没有得到这样的答复。因此,英国宣布同德国处于战争状态。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