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巴巴罗萨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入侵苏联所使用的作战代号,整场行动于1941年6月22日展开,其名称来自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红胡子”。巴巴罗萨作战自1941年6月一直进行至同年12月间德军在莫斯科门户被苏军打退以失败告终,但苏德战争一直要到1945年5月苏联占领柏林才算正式结束。
作战原本的计划是要快速攻克苏联的西方领土,北至阿尔汉格尔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战线(AA战线)为止。在作战的最初数个月里,德军继续沿用之前在西欧大获全胜的闪击战术,最后在莫斯科战役中受阻,这场作战的受挫可以说是阿道夫·希特勒和第三帝国命运的转捩点。最重要的是,巴巴罗萨作战的失败开启了长达数年的苏德战争,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数千万人因此罹难。
苏联肃反运动
也称大清洗,或译为“大整肃”、“大肃反”。是指1934年在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执政下,爆发的一场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1937至1938年被称为苏联“大恐怖”时期,在此期间,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
列宁格勒省委第一书记谢尔盖·基洛夫遇刺事件直接触发了大肃反,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图哈切夫斯基、布哈林等大批党、政、军领导人还有经济学家康得拉季耶夫和恰亚诺夫、生物学家瓦维洛夫、作家巴别尔等著名知识分子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被加以各种罪名,遭到残酷的镇压和迫害。
这段时期典型的现象包括无处不在的政治审查、到处都存在的怀疑“间谍破坏”、做秀公审(沙赫特案件、工业党审判、莫斯科大审判等)、关押和死刑,使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同时也使苏联的党、政、军、科学文化界失去了一大批优秀骨干,苏联肃反运动使社会主义失去了一次自我完善的机会。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1878年12月21日-1953年3月5日)
简称约瑟夫·斯大林、斯大林,格鲁吉亚人,是俄国革命家和苏联政治、国家、军事、党派人物,也是苏联法定第三任(实际第二任)最高领导人。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一直统治苏联,执政近三十年(1924-1953年),直到1953年去世。曾任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政府首脑)、苏联国防部长、苏联大元帅,对二十世纪的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布尔什维克派执政后,斯大林为七名政治局成员之一。斯大林在苏联成立后,成为苏共的总书记。尽管列宁反对,但在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成功掌权并清洗了反对派。随后他提出了一国社会主义,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被全面强制推行的计划经济和集体主义政策代替。斯大林成功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使苏联从农业社会迅速转型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然而农业集体化则扰乱了食品生产,引发了1932年苏联大饥荒。在1930年代,因为其极度专制,被称为苏联大清洗时期。在树立个人崇拜同时,对党、政、军领导人,少数民族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进行大量逮捕,流放或劳改和屠杀,造成百万人死亡。
1939年8月,斯大林与希特勒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瓜分波兰,然而随后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尽管初期有所损失,但苏联红军最终击败纳粹,于1945年5月攻克柏林,在欧洲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在二战时期吞并了波罗的海国家,在战后的东欧扶植社会主义阵营,并支持中国、朝鲜及北越的社会主义国家。势力扩大了的苏联和美国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分别支持的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在战后对峙形成冷战。斯大林带领苏联完成了战后重建,并使苏联成为第二个拥核国。在战后大饥荒后,斯大林发起了自然大改造和共产主义建设。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继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并在苏共二十大上对其展开批判及进行去斯大林化。
斯大林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的最重要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斯大林主义影响了世界上众多的马列主义组织及政府,而斯大林则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的象征。在苏联解体后,因曾领导抗击纳粹德国入侵苏联的胜利及建设苏联并使苏联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斯大林被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赞扬。对其的批评则多强调他任内使得数以百万计人死亡,并发起大量的政治清洗、宗教及民族镇压。
T-4行动(德语:Aktion T4)
纳粹德国曾执行的、系统地杀害患有身体残疾或心理、精神疾病患者的“安乐死”计划所使用的称呼。在此计划中,有数以万计乃至数以十万计的“通过决定性的医学检查被判为病入膏肓无可救药的病人”被医生杀死。
该计划在官方层面执行于1939年9月到1941年8月期间,但是在非官方层面则一直执行到1945年纳粹德国政权瓦解。在该计划的官方阶段,有70273人被杀,但是纽伦堡法庭发现有证据表明1941年10月之后德国与奥地利仍在执行对患者的灭绝计划,并有275000人被杀。近期基于1990年发现的档案表明在1939年到1945年间至少有200000人在肉体或精神方面有残疾症状的人被通过施药、饥饿、毒气等方式遭到屠杀。
“T-4”是“Tiergartenstraße 4”(“蒂尔加滕街4号”)的缩写,该词是德国柏林一间别墅的地址。此处是“治疗与院内护理慈善基金”(Gemeinnützige Stiftung für Heil- und Anstaltspflege)总部的所在地。此机构是由全国领导菲力普·鲍赫勒及卡尔·勃兰特运营。现今该别墅已不再存在,但有一铭牌纪念行动的受害者。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