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
只有天赋异禀的人才能在不毛之地中找到慰藉和美德吗?这些人是否曾在各个方面极大地影响社会?或许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或许这些影响是相互的?无论如何,北美洲和澳洲干旱的内陆不知何故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获得了高度重视,一种几乎是神话般的地位。在美国,边疆和内陆成为吃苦耐劳的男子气概和个人主义的国家象征;而在澳洲,这些地方则是吃苦耐劳的男子气概和同志情谊的体现。无论如何,一种纯洁而真诚的生活方式在荒芜边疆地区出现,与沿海城市的“集体主义粘连”和“未同化之他者”等形成鲜明对比。在这两个国家,对内陆的热爱与厌女情结——对于女性相关的事务,比如“柔性”文化、商业主义和更普遍的集体生活方式的厌恶——紧密相联。
24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