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找到你自己
01 只有感受,不叫成长
每日复盘,作者是通过查看当天聊天记录去回顾:今天说的话是否合适或者准确?今天都做了哪些决定,为什么要这么做?自己对当时的决策是否满意,是否情绪猛然占了上风,还是经过了理性且客观的分析?如果换一个思路,会不会有全然不同的结果?今天发生的所有事是否会后悔或遗憾?如果有机会可以重来,是否还会做出同样的抉择?
自我沟通……重要的是需要持续不断地关照自我的情绪和想法,并通过这种日常的复盘不断累积,让自己拥有一个与自我对话的通道,从而养成与自我沟通的习惯。 经过碰撞,我们才了解自己是谁……不是碰撞就结束了,而是碰撞之后还要思考。 通过这样的自我沟通和自我审视,可以判断出两条不同的行动线。第一条行动线是进攻,你可以去做很多事情,跟很多人交往,谈恋爱也好,努力工作也好,甚至有时候会去挑战你的上司,挑战很多你以前从未做过甚至从未想过的事情。而另一条行动线叫作反思,你会总结自己不对的地方、不应该再犯的错误,以及不可以再重演的伤害。 成长需要一系列完整的步骤:你经历过疼痛,从而知道了背后的原因,也知道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最后明白了在想要和得到中间需要如何做到。缺少了任何一步,都不是真正的成长。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是由他选择的结果决定的,不是由他的初心决定的……人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真正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自己对话,就像看一场以自己为主角的电影。温柔地,或者尖锐地问自己一些必须坦然回答的问题,不要欺骗自己。然后,努力地去碰撞,在碰撞中反思,不断地接近最真实的自我。 只有当我们从自我开始沟通,沟通才真正拥有意义。 引自 1. 只有感受,不叫成长 02 我想要成功的人生,还是开心的人生?
面对开心和成功之间的选择,不要陷入字面的二元对立中,以为二者不可兼得或是泾渭分明。
想要成功的人生还是开心的人生,这不是选择题,而是综合判断题。 我想要开心的人生,但是成功使我开心。 拆解一下这个题目,你会发现这其中有三件非常重要的事: 第一,开心和成功到底是什么。每个人的成功都是靠自己去定义的,财富的积累一定是一个方面,但也一定不是全部。这个题目的命门是:没有逻辑是绝对的,绝对没有绝对。 第二,需要理清自己的人生燃点。你可以靠做什么而成功?你可以因为做什么而开心?开心和成功一定是方向不同的两个终点,永远无法同时到达吗? 第三,开心这种情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克服了不开心才会获得的一种状态。你的自律和你的自由,永远是一体两面的,只有通过自律和节制得到的自由,在拥有的那一刻才是真正的享受。 引自 2. 我想要成功的人生,还是开心的人生? 03 我和自己的优点,熟吗?
一直找不到自己的优点,可也承认自己也不至于差到连个优点都没有。这本书给了我一个路径,复盘和自我沟通,沟通有对内的,足够深总能沟通清楚,具体的方式可以用每日复盘,通过挖掘成功事项的经验,找反应出的自己的优点。
书里把优点与沟通相结合是我第一次看到的,一个新的角度。
找到优点不仅仅是给自己信心,更重要的是我同意作者的观点“在今天这个世界,找到自己的长板,并把它应用到最合适的位置显然更为重要”,在芸芸众生中展现自己,各科平平是不行的,得有突出项。
没有人可以做到完全认识自己,优点、缺点都潜藏在我们的躯体和意识之下,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挖掘,才能在内心深处抵达更加真实的自己。 任何一份工作需要的都是你的独特性,不可取代性才是真正的竞争力,什么都会却什么都一般,是最容易被淘汰的。 引自 3. 我和自己的优点,熟吗?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展现和运用自己的优点呢? 一、给自己的优点做个定位 所有的特质都没有对错之分,关键在如何运用。 二、给自己的优点讲个故事 如果说优点的定位需要一种内在的自我沟通,那么优点的表达则需要不断外化的人际交流。与自己对话,只要够深,自己就能懂。如果想让别人明白你的优点,就需要在表达方式上下一些功夫。讲故事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三、让优点变成优势 如何帮优点找到最匹配的位置,这个问题关乎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优点是不会自动转化成优势的,它往往需要一个强链接。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认知和操作失调的问题。 沟通能力的提升能帮我们找到更深的优点,更生动地表达优点,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为了让优点转化,发挥它的价值。 能够很快说出自己优点,或者一下子就能说出好几个优点的人,通常都具备更强的感染力。因为自我认同是一种良好的自我沟通的必然结果,这会给人带来自信,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能量。 没有人会拒绝生命中热乎乎的生机勃勃。 引自 3. 我和自己的优点,熟吗? 04 不要妄图去改变所有人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形成缘由:我们一方面喜欢给人贴标签,喜欢看标签;另一方面又没有机会去提取关键信息,何况还有趋同的压力。于是,刻板印象就产生了。 两点心得:第一,被误会,是一种常态。第二,不要妄图去改变大家的刻板印象,这不太可能。欲盖弥彰,永远是好奇心和猎奇心的马达。 刻板印象不是哪一个人的狭窄,而是人类语言系统里的必然。 只要感受,不叫成长。放在这里,只有面对,不叫回应。 解决方式:态度上不在乎,行动上用事实辗轧。 面对刻板印象,我的建议是:首先要不在意,然后用结果去超越这种不在意。 沟通中有两个认知的方向,一个方向是把自己放进去,不管是人群还是观点;而另一个方向是把自己抽出来。在刻板印象这件事情上,我主张先把自己抽出来。。而我这里所强调的“不在意”是一个结构问题,如果心态上做不到不在意,就需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事情上,毕竟在意结果比在意人言更重要。 不在意不重要,但是用结果超越了不在意,这很重要。 引自 4. 不要妄图去改变所有人的刻板印象 作者的观点是,不要让别人的刻板印象给自己上锁,把注意力放到行动上,用事实说话。这一节我觉得对刻板印象形成缘由的分析值得品味,人们喜欢看标签贴标签,没有机会自己实地实景分析但却容易趋同。
05 放弃型人格:不是100%,就是0
作者所说的放弃型人格,就是选择好目标,拼进全力
所谓放弃型人格,就是我会在人生的每个阶段确定一个清晰的价值排序,并且按照最核心的目标严格地界定所有的事物,一旦发现这件事情并不能促成目标的最终达成,我就会果断放弃。 你选这个,就选不上那个;你现在选了,以后就没法更换;你逃避不做选择,最后可能什么都没有。 如果目标足够清晰,我们就知道那些欲望和喜乐,那些不舍和纠结,都是目标达成的干扰项,坚定地在人生里只为自己的最大目标服务,这些困惑和矛盾都将简单起来。 不是100%,就是0.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在应该付出的时候100%投入,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极致的100%的收获。 在自我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学会在恰当的时机清空自己。王尔德说:很多东西,若不是我们怕别人捡去,我们一定会丢掉。而我们需要面对的就是清空那些不再符合我们新目标设定的东西,把自己的头脑、时间、精力都腾出位置,为迎接新的人生目标做准备。因为我们在做一件新事情的时候,需要投入,完全的投入。 自我沟通是一个自带柔性和温度的概念,我们渴望善待自己、了解自己、宽慰自己。有时候,我们需要狠一些、坚决一些、强硬一些。这不是对自己的苛刻,而是因为如果我们想要成为一个最好的自己,就不能一直留恋过去的风景。 向前,才是我唯一的答案。 引自 5. 放弃型人格:不是100%,就是0 学会和自我对话,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要在恰当的时机清空,清空缓存是为了轻装上阵,是为了明确目标。有时候要狠一点,坚决一点,强硬一点。
周大福的小欢喜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4 共情的情,不是情绪,是情理
01 不要把情绪当作武器 真正的共情是理解对方,然后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如果先认定...
-
5 不是“我和你”,是“我们”
01 别让“对错”毁掉沟通 乙方的三方面困扰 1.对错的思路造成了封闭的判断。因为当你觉得自己...
-
6 找到你自己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