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九
衡山王上书,请废太子爽,立其弟孝为太子。爽闻,即遣所善白嬴之长安上书,言『孝作輣车、锻矢,与王御者奸』,欲以败孝。会有司捕所与淮南谋反者,得陈喜于衡山王子孝家,吏劾孝首匿喜。孝闻『律:先自告,除其罪』,即先自告所与谋反者枚赫、陈喜等。公卿请逮捕衡山王治之,王自刭死。王后徐来、太子爽及孝皆弃市,所与谋反者皆族。 引自 卷第十七 汉纪九 起辛丑(前140)尽丁未(前134)凡七年 治家无方,最后身败名裂的典型
齐厉王次昌亦与其姊纪翁主通。主父偃欲纳其女于齐王,齐纪太后不许。偃因言于上曰:『齐临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钜于长安,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此。今齐王于亲属益疏,又闻与其姊乱,请治之!』于是帝拜偃为齐相,且正其事。偃至齐,急治王后宫宦者,辞及王;王惧,饮药自杀。偃少时游齐及燕、赵,及贵,连败燕、齐。赵王彭祖惧,上书告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偃劫其王令自杀,乃征下吏。偃服受诸侯金,实不劫王令自杀。上欲勿诛,公孙弘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陛下不诛偃,无以谢天下。』乃遂族主父偃。 引自 卷第十七 汉纪九 起辛丑(前140)尽丁未(前134)凡七年 主父偃这是作法自毙,活该
始,偃游齐、燕、赵,皆莫能厚遇,诸生相与排摈不容;家贫,假贷无所得,乃西入关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其辞曰:『【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亡战必危。」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夫务战胜,穷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引自 卷第十七 汉纪九 起辛丑(前140)尽丁未(前134)凡七年 1.武帝时代,英雄不问出身,唯才是举;2.一味的发怒,争胜不是君子的表现
秋,匈奴二万骑入汉,杀辽西太守,略二千余人,围韩安国壁;又入渔阳、雁门,各杀略千余人。安国益东徙,屯右北平;数月,病死。天子乃复召李广,拜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引自 卷第十七 汉纪九 起辛丑(前140)尽丁未(前134)凡七年 这些匈奴烧杀抢掠,真的是无恶不作
冬,十一月,诏曰:『朕深诏执事,兴廉举孝,庶几成风,绍休圣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壅于上闻也。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其议二千石不举者罪!』有司奏:『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奏可。 引自 卷第十七 汉纪九 起辛丑(前140)尽丁未(前134)凡七年 武帝求贤若渴,尊重人才
班固赞曰:昔鲁哀公有言:『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信哉斯言也,虽欲不危亡,不可得已!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无德而 富贵谓之不幸。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淫失道。何则?沈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自凡人犹系于习俗,而况哀公之伦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引自 卷第十七 汉纪九 起辛丑(前140)尽丁未(前134)凡七年 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无德而 富贵谓之不幸
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引自 卷第十七 汉纪九 起辛丑(前140)尽丁未(前134)凡七年 人的本性是安于享乐,只有严于律己才能免除身边的祸患
夏,六月,丞相卫绾免。丙寅,以魏其侯窦婴为丞相,武安侯田蚡为太尉。上雅向儒术,婴、俱好儒,推毂代赵绾为御史大夫,兰陵王臧为郎中令。绾请立明堂以朝诸侯,且荐其师申公。秋,天子使使束加璧、安车驷马以迎申公。既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年八十余,对曰:『为治者不至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巡狩、改历、服色事。 引自 卷第十七 汉纪九 起辛丑(前140)尽丁未(前134)凡七年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出处
上祓霸上,还,过上姊平阳公主,悦讴者卫子夫。子夫母卫媪,平阳公主家僮也;主因奉送子夫入宫,恩宠日隆。陈皇后闻之,恚,几死者数矣;上愈怒。 引自 卷第十七 汉纪九 起辛丑(前140)尽丁未(前134)凡七年 作为皇后,没有子嗣还嫉妒迁怒于她人,不知进退,这就叫德不配位,最后结局可想而知
上以道远劳苦,双为百姓所患,乃使太中大夫吾丘寿王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亩,及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又诏中尉、左右内史表属县草田,欲以偿、杜之民。寿王奏事,上大说称善。时东方朔在傍,进谏曰:『夫南山,天下之阻也。汉兴,去三河之地,止霸、以西,都泾、渭之南,此所谓天下陆海之地,秦之所虏西戎、兼山东者也。其山出玉、石、金、银、铜、铁、良材,百工所取给,万民所足也。又有粳、稻、梨、栗、桑、麻、竹箭之饶,土宜姜、芋,水多蛙、鱼,贫者得以人给家足,无饥寒之忧;故酆、镐之间,号为土膏,其贾亩一金。今规以为苑,绝陂池水泽之利而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是其不可一也。盛荆、棘之林。广狐、菟之苑,大虎、狼之虚,坏人冢墓,发人室庐,令幼弱怀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是其不可二也。斥而营之,垣而囿之,骑驰东西,车鹜南北,有深沟大渠。夫一日之乐,不足以危无堤之舆,是其不可三也。夫殷作九市之宫而诸侯畔,灵王起章华之台而楚民散,秦兴阿房之殿而天下乱。粪土愚臣,逆盛意,罪当万死!』上乃拜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然遂起上林苑,如寿王所奏。 引自 卷第十七 汉纪九 起辛丑(前140)尽丁未(前134)凡七年 说明汉武帝勇武,明事理,但缺乏仁爱之心
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钜,故圣人莫不以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呼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已,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销膏而人不见也;此唐、虞之所以得令名而桀、纣之可为悼惧者也。 引自 卷第十七 汉纪九 起辛丑(前140)尽丁未(前134)凡七年 "夫祸患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细节决定成败,不要妄想一步登天。
9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