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的生物学基础
记忆巩固这一想法得到两类临床观察的支持。第一,从19世纪末起,人们就观察到,头部损伤和脑震荡能够导致一种称作逆行性遗忘症的失忆。一个在比赛第五回合被打中头部造成脑震荡的拳击手,通常会记得比赛开始前的情形,但不记得比赛开始后的一切事情。毫无疑问,在那一击之前,许多事件曾进入过他的短时记忆—入场时的兴奋、他的对手在前四回合的路数甚至运动中的那一拳本身以及躲避它的企图—但是,还没等上述任何记忆痕迹得到巩固,对大脑的那一击就发生了。第二类临床观察是,通常在癫痫惊厥之后也会发生一种类似的逆行性遗忘症,癫痫病人对发作之前刚发生的事件没有记忆,但可以回忆起更早的事情。这表明记忆存储的早期阶段是动态的,对干扰很敏感。 对记忆巩固的第一次严格测试出现在1949年,美国心理学家C.P.邓肯在动物进行训练期间或刚刚完成训练后,给动物的脑施加电刺激。刺激造成的惊厥会破坏记忆并造成逆行性遗忘。在训练完成若干小时后造成惊厥对该项记忆的影响则很小甚至没有影响。大约20年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路易斯·弗莱克斯纳做出了引人注目的发现:在学习期间和学习后立即注射抑制脑内蛋白质合成的药物,会破坏长时记忆,却不会破坏短时记忆。这一结果表明,长时记忆的存储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 摘自:《追寻记忆的痕迹》 — 〔美〕埃里克·坎德尔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https://read.douban.com/ebook/152744175/?from=book 本作品由后浪出版公司授权豆瓣阅读全球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叮当嘟当葫芦娃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180
我们发现在经典条件作用中,无害(条件作用)和有害(非条件作用)刺激产生的神经信号必须按...
-
个性的生物学基础
要设计实验考察新信息如何进入记忆,艾宾浩斯必须确保他研究的受试者形成的新联结不依赖于先...
-
个性的生物学基础
-
第十五章 个性的生物学基础
贝利和他的同事玛丽·陈,以及卡鲁和我发现,长时记忆不是短时记忆的简单延伸:我们不仅观察...
-
19基因与突触的对话
于是,即便长期以来我受到的教育都在说大脑的基因是行为的统帅、我们命运的唯一主宰,但我们...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