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6 人生的第一粒进球
2016年10月4日下午3点28分。 北大女子足球赛进行到第62分36秒,终于有了第一粒进球。 全场欢呼“善哥!善哥!”我抹了把流到眼角的汗,阳光炫目到睁不开眼,球场的欢呼声越来越远,慢慢地,我只听见粗重的呼吸声。 我转头,看到沈超夹在笑逐颜开的人群中,骄傲地挥舞着我的粉色包包。 看来不是梦。 我是善哥,一个女生。 我,进球啦。 两个小时后,我已经坐上了沈超的车后座,阳光把他的轮廓镀上了一层金色。虽然是我进了球,但他像是自己拿了冠军一样,一路边骑车边谈论着刚刚那个漂亮的直射,语气里是掩饰不住的骄傲。 我轻轻贴上他的后背,球衣早已换下,白裙子在车轮边轻轻飘起。在别人看来,或许我们只是这个校园里再普通不过的一对情侣,一起吃饭,一起自习,一起为对方一点小成就满腔满腹地满足,幸福来得微小又张扬。 吃完饭走到宿舍楼下,我抬手看了眼手表,已经快十点了。女生宿舍楼边全是依依惜别的小情侣。男生送女生回家,可是小情侣们标准的约会ending。 所以,干吗不来点不一样的呢? 我拉起沈超的手,说:“亲爱的,谁说一定要男生送女生啊,你看,今天,我可是进了关键一球的大英雄!来,小超弟弟,今儿姐姐送你回去!” 沈超满脸无奈,“行行行,你厉害,你是女超人。” 我趁他愣神,骑上他的自行车一溜烟地往前冲。 沈超小跑着追上来,“欸,你不是说真的吧?你送我回去不合适吧?你等等我啊,善哥!!” 两个人打打闹闹来到了北大南门的男生宿舍楼前,我站在楼下目送他上去,突然有些恍惚。 好像回到了三年前。 三年前我参加比赛的时候,住的也是这一栋楼,结营的那天,我拖着沉重的皮箱从这里离开,原本想潇洒一点,却在转身那一瞬间哭得稀里哗啦。 只记得当时我一边抹泪一边在心里默念:北大,你等着!我一定要回来的,我一定会回来的!而三年后的我,同一栋楼下,再一次转身离开,已成此间的少年。 至于这三年间我经历了什么,只有现在,我才敢回头去看,那段窒息又难熬的时光,那个一腔孤勇的自己。 我高中是在广东读的,那里的人们终年被湿漉漉的热气包围,男孩子们喜欢流着汗打篮球,女孩子们会穿漂亮的小裙子叽叽喳喳地买明星海报。 我是个异类。 每天穿着宽松的运动服上课,下课很少跟女同学手拉手上厕所,一到家就做作业,活得沉默又倔强。 我很喜欢游泳,但从来不约别人一起。长时间在泳池里浸泡,我的身材变得越来越壮实,也越来越不像大家眼中的女孩子该有的样子。 一开始是女孩子们开玩笑叫我“善哥”,我发了几次脾气,但这个外号还是迅速传开了。随后,一些男生开始用不怀好意的眼神看我,跟我称兄道弟,运动会所有项目都写我的名字,路过男厕所时会有人起哄把我往里推,甚至有男生绘声绘色地描述说我是双性人。 少年们的恶意,汹涌而至,毫无道理。而我,只能默念着:三年,三年过去我就离开了,离开就好了。 也不是没有爆发过。 记得高二一节体育课上,我在球场边准备体测,几个踢足球的男孩子见到我之后,故意使坏,用力把球踢到我身上。 好在距离足够远,倒不是很痛,但我受够了这种捉弄,一气之下,我捡起地上的足球朝着一个男生的脑袋砸了过去。那一刻,我只希望一次爆发能换来一段时间的安宁,但没想到,这一砸竟引来了大麻烦。 那节课之后,他们不依不饶,甚至纠集了一整支足球队到我们班级门口找事,说那个男生头痛,骂骂咧咧地要我出去给个说法。我坐在教室中间靠后的位置,身边的同学窃窃私语,但没有人站出来帮我。 后来,是班上几个班干部喊来了老师,解决了这件事。再后来我们被叫到校长办公室写了一封保证书,这件事才算作罢。 但时至今日,每当我走到操场看到有男孩子在踢球时,还是会下意识地绕开。 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暑假,大家的情绪都紧张起来了,即将升入高三的我们,也稍稍成熟了些,不再有人想着怎么戏弄我,大家都为各自的未来忙碌着。而我呢,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来,会因为高考倒计时紧张但不会因为紧张就乱了阵脚,上自习、刷题、背书、跑步、游泳……劳逸结合的安排让我把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在了学习这一件事上。 而当满满的一天终于要结束的时候,当然会很累很累,但更多的是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满足感和别人给不了的踏实感。 在游泳馆里获得的片刻安静的时光里,我时常默默地计算着,还有多少天才可以摆脱眼前的生活。 那时候,我的理想卑微又可笑,不是进入名校,不是出人头地,而是满心希望自己能变成一个普通的女孩子,过上不被注视的平凡生活。 高三那年,北大组织我们省的尖子生去参加体验营,顺便有个自招的考试,一向成绩还不错的我,也得到了去北京的机会。坐上飞机的那一刻,我内心满是不安,但看着机舱外的云,又有一种逃离的欢喜感。怀着忐忑的心情,我第一次遇见了北大。 刚进学校我就惊呆了,北大真的太大了,大到你不敢一个人在路上走,生怕稍不注意就迷了路。我傻乎乎地跟着当时夏令营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四处转。虽然大家来自天南地北,彼此之间却很少有隔阂,我想这也许就是“志同道合”的意义吧。在北大的那几天,是我高中里最快乐的日子。 因为,我终于不是一个“怪女孩”了。 以前在别人中午休息或者睡觉的时候,我喜欢去图书室看书,那会儿还看不懂很多外国文学,但就是喜欢抱着厚厚的外文书,边查字典边看,一坐一个下午。这个举动在很多人看来,挺怪的。 以前我去食堂打饭,都会打三两米饭,菜是一荤一素,自己找一张没人的桌子低头吃,这个举动在很多人看来,也挺怪的。 甚至是,我家离学校并不近,但因为宿舍太吵了,所以我坚持走读,每天从学校回家要一小时,到家时常常已经很晚了,所以父母和老师申请,让我少上一节晚自习,学校批准了。每当第二节晚自习下课,我收拾好心情和书包准备走的时候,同学们看我的眼神也是怪怪的。 作为一个怪咖,好像在北大体验的那段时间,我终于“正常”起来了。 这里的每个人看起来都活得自然而从容,都是自己最舒服的模样。 炎炎夏日,有人恨不得24小时躲在空调房里,但也有学姐穿着外套坐在室外木凳上安静地看书,而且不管多少人经过,她都安之若素,从不理会别人怎么看她。 食堂里多的是一个人匆匆忙忙吃饭的同学。有人边吃饭边看书,甚至有学长为了省时间,干脆边走边吃,画面有点滑稽。但他们也是一脸阳光的笑容,从来没人觉得自己是个奇怪的存在。 我偷偷跑到学校体育馆,想看看游泳池是什么样。还好,北大连泳池都是安安静静的,大家在各自的泳道里专注地游着。 我在学校里走着,虽然是个高中生的模样,但没有人再用那样的眼神看我,大家都只关注自己的世界,这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什么是君子和而不同。 北大体验营结营的那天,我和几位同寝室的同学交换了电话,她们有的要回内蒙古,有的要回宁夏,大家一边笑着拥抱告别,一边约定:一年后燕园再见。 “一年后燕园再见”,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因为谁也不知道,一年后是否还能顺利考到这里。夏令营的这些天,我们都误以为自己真正属于了这里,这个梦太美好,所以生怕它不小心破碎。 我拖着沉重的皮箱,一个人走下楼,那种失落感难以言说,转身离开的那一刻,我想回头再看一眼这个令人痴迷沉醉的地方,但我倔强地对自己说:不许回头,不要留恋,只有当你凭实力考进来时,这里才真正属于你。 从宿舍楼到南门的路,不过几十米,却显得好漫长。我拖着箱子,依依不舍地离开,走出校门的那一刻,一向倔强的我居然崩溃大哭。 有满心的后悔:为什么仗着学习好,没有好好对待这次自主招生? 有满腔的遗憾:校园的很多角落都还没来得及去,就要离开了,而下次能否再见,都是未知数。 但更多的,是要回去的恐慌,又要面对我不喜欢的生活了。我不知道我还能撑多久,万一,万一我撑不到解脱那天呢? 但眼泪有什么用?剩下的一年,还是在前面现实地等着我。 从北大回来之后,连续好多天我都闷闷不乐。老师和家长也不敢过问,我把从北大带回来的纪念品都藏进了抽屉里,像是一个虔诚的仪式,把那段快乐时光封存。 每天按部就班上课、考试、游泳。偶尔累了,会想想曾经在北大的时光,独自看书的学姐,站着吃饭的师兄,悠然自得的猫咪,还有燕园最美的夕阳。 我鼓励自己,我们不必为了“适应别人”而改变自己,只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尽力去追求,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小世界,总会有可以快乐生活的地方。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自己的羽翼丰满,翱翔北上的那天。 接下来的日子,我争分夺秒地学习,尽量不让情绪受到任何影响。 每天24小时,除了睡觉的时间,我把它们分成四个部分。 早上起来的时候最适合记忆,于是我会在上第一节课之前背诵;上课的时间我是绝对不会走神的,因为这是调动自己学习能力最好的时间段;而每个课间,我会按照三次学习、一次休息的节奏,让自己有张有弛;等一天结束下晚自习回家后,我通常会做错题梳理。 爸妈有些心疼了,毕竟按我以往的成绩,只要能保证正常发挥,还是能上一所不错的大学的。我只能笑着安慰:“爸妈,女儿可是要上北大的,不能有一点失误。还剩三个月,我的任务是好好学习,你们的任务,就是多给我做点好吃的!” 爸妈一脸欣慰,“没问题!我们女儿真是太懂事了!” 在学校,我同样是个让老师省心的好学生。不用老师敦促就把自己的学习计划安排得满满当当,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都努力保持着第一名。 我减少了去图书馆看外国小说的次数,把剩下的时间用来攻稍差一点的化学。图书馆有一个很隐秘的位子,我每天就在那里恶补化学,安静不被打扰的感觉,真的很棒。 那时候每周会有一节机动课,一般用来大扫除或者做课外活动,每到这时,如果刚好没有轮到我搞卫生,我就会去操场跑步。 为了不浪费这段时间,我会戴上耳机播放英国BBC的音频,一边跟着重复练习听力,一边跑步。 戴着耳机自言自语,还大声地背出来,我知道肯定会招来很多人的目光,但这一次我不再介意,也不在乎,反倒有些享受。就像是我站在北大的游泳池旁,小心翼翼地戴好泳镜,奋力一跃,在水里徜徉似的,那是我的天地。 我给自己画了一张表,上面是一个月的学习规划,细致到每天完成多少科目的学习量。通常月考之前,我会提前半个月进入复习状态,主攻一些公式和错题,但现在我觉得还不够,于是调整成提前三周进入复习状态,于是我需要用同样的时间完成别人近两倍的学习任务。 高考前的那几个月,我没有看过一次电视,手机也关闭了上网功能,每天扎个马尾辫,带一个超大的水壶,在自习室的座位上一坐就是一天。 学校和家两点一线的生活,像是一个看不到边的勇敢者的世界,我必须为最后的冲刺做万全的准备。终于,我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高考结束,我以非常高的分数考到了北大法学院。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被老师叫回学校,给学弟学妹做分享。 重回校园,看着讲台下的少年们热切期盼的眼神,我竟然瞬间哽咽。手里的演讲稿被汗浸湿,字迹逐渐模糊。我有很多想说的话,想说那些独自熬过的夜晚,那一人多高的试卷,和空无一人的游泳馆。 但最后,我还是没有提及过去。我把北大的样子描述给他们听,并不断叮嘱他们,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生活,一定要往前看,要对未来充满向往,让前方成为你努力的方向。 那年九月,我在父母的陪伴下,拿着全新的蓝色行李箱,又一次站到了北大的南门前。 报到的队伍排了很长很长,有了学长学姐热情的引导,我再也不用担心会迷路了。 我兴奋地给爸妈介绍:“看!心理系!我一定要选修心理系的课程!” “这是哲学系!我去过他们的图书馆,有全英文的书欸!超级厚的,我读完一本要花七八年吧!” “爸,你们跟好了,我上次过来就是在这儿迷的路!这里的楼太像了!” 爸妈后来跟我说,到北大的那天,是近几年以来,看到我笑容最多的一天。他们小心翼翼地问:“小善,你会怪爸妈没有帮你处理学校的事吗?” 我笑着说:“没事的,爸妈,还好还好,这不都过去了吗?” 进入北大,我终于开始了自己向往已久的生活。我留长了头发,略带羞涩地开始穿裙子和靴子,跟宿舍的小姐妹一起看化妆视频,然后把乱七八糟的颜色往脸上抹。我们一起看电影,一起网购姐妹装,一起期待爱情。 日子就这样平淡无奇地过着,直到有一天,在操场上,我看见了沈超。 好笑的是,居然也是俗套的被球砸到的戏码。身边的闺密拉着我要去找肇事者算账,我只想赶紧离开,毕竟,这里总能让我想起一些不开心的过往。 过来道歉的是一个个子高高、皮肤有些黑的学长,他满头大汗地跑过来,先是蹲着检查了下我被球砸到的小腿,看到那块瘀青,他手足无措地道歉:“对不起学妹,我……我们不是故意的。学妹,你看要去医务室吗?” 身后的十几个男生也都停下来,眼巴巴地望着他们的队长,一下子突然变得好安静,我再次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不过,之前是充满敌意的窥探,而现在,则是真心实意的友善。 我有点害羞地说:“没事没事,我没受伤,我先走啦。” 那个男生赶紧拉住我,说:“学妹,如果你回去发现有什么不舒服,记得来找我,我是信科学院的,我叫沈超。” 我说:“好的,我真没事。” 沈超还是不松手:“学妹,没事也可以找我,我……我请你吃饭补补身子!” 旁边传来一阵哄笑。我看着沈超真诚的眼神,心里默念:我的爱情,就要来了吧。 我和沈超是从做朋友开始的。 他平常学习也很忙,不用上课的时候,我们就一起去图书馆自习,我把高中时期没看懂的外国小说又重新翻出来读,他则总喜欢看一些战争历史类的书。 世界杯或者欧洲杯期间,我们会到学校对面的小吃店看球赛,通宵的时候我就靠在他卷成枕头的衣服上睡觉。一年决赛,他最喜欢的法国队进了球夺了冠,他兴奋地把我晃醒,然后深深地吻了我。也是那一天,我睡眼惺忪时,他向我表白,成了我的男朋友。 我们在一起后,作为校足球队长的女朋友,我开始有大量的时间出现在球场边。从无所事事的啦啦队,到被沈超拉着做他的陪练,甚至最后,居然也能有模有样地踢上几脚。队友们常开玩笑:“队长,我看嫂子这水平,能当替补了,咱赶紧吸纳入队吧!” 沈超听到这话就一脸骄傲地说:“那也不看看是谁教的!” 我有时候也会问:“你说人家男朋友都希望女朋友弱柳扶风、小鸟依人,你怎么把我当预备队员训练呢?” 沈超听了哈哈大笑:“我就喜欢健康壮实的女孩儿!又好看,又好养!” 我说:“行,我再多练会儿,争取有朝一日能单手劈砖,一拳把你打趴下!” 如今,两年时间过去了,我终于射中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粒球,过去那个自卑敏感的女孩,变得乐观阳光,活成了别人喜欢、自己也满意的模样。 这几年的校园生活虽然简单,但对我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你想过什么样的人生,你想与什么样的人共度余生,是你自己去掌握的,你只有跳脱出所有敏感消极的情绪,用力挣脱出不喜欢的环境,站在更高更远的地方,才能拥有主动权。 在我的人生中,有很多第一粒球,被讨厌的男生恶意踢中的,被喜欢的男孩无意踢中的,还有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踢中的,这些球就像是一个个人生阶段,代表着我的蜕变与成长。 我知道,未来依然像一个又宽又远的球门,潜意识里它宽阔到你可以任意踢中,但事实上却又遥远到很难触及。不过我想我已经准备好了,不管怎样,球在脚下,跑起来,瞄准,总会踢中的。 不是吗? Tips理综应试 “我是典型的理科女生,不论是高中学习,还是大学之后的思维方式,都非常理性地追求同一套方法论,所以我首先建议大家先认清自己究竟是适合学文科还是理科,因为思维决定习惯,习惯又会影响思维,我们都应该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去奋斗,这样才有真正的“捷径”可言。 一、物理 学习物理,我建议大家学会化繁为简。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其实可以分解为很多简单的子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首先仔细审题,将题目层次化,这样就会更简单一些。 二、化学 学习化学,要学会多用类比和比较的方法,这听起来像是语文的知识,但其实在化学上也同样适用。因为很多化学反应过程,是可以通过类比和比较加强理解和记忆的,我们要学会逆向思考,这往往可以举一反三。 三、生物 生物这门学科,我一开始也很发愁,但你要知道,生物是一门文科和理科结合的科目,要充分重视生物知识的记忆,所以要多下功夫背知识点,先记忆,而后才能理解。此外,大家可以归纳总结自己的笔记,形成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在复习阶段有的放矢。 其实不仅文科有很多的应试技巧,理科也一样,按照你的掌握程度,从你最有把握的那一门课开始做起,遇到难点先过,因为理科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也需要冷静下来缜密思考,所以在做题过程中,也许自然就有了答案。”
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生活,一定要往前看,要对未来充满向往,让前方成为你努力的方向。Connie/ 2012年考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现就读于法国巴黎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国际发展研究生项目。 “出生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小山城,但从小热衷宏大的国际议题,对外面的世界和多元的社会文化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小县城到北京再到巴黎,一路走来,始终带着开放和学习的心态去拓展思维的边界,接纳不一样的价值观,也探索理论与实践更多的可能性。脚步越走越远,看到的世界也更辽阔,但始终不曾忘记自己来自何处,并坚定地心有所往。 我喜欢仰望星空,因为抬头看不见尽头的夜幕总给人一种‘无限’感,但我深知自己不是一个浪漫主义者,相信脚踏实地一砖一瓦才能建设自己想要的生活。毕竟,理想不是空谈,而是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所处的职业领域推动变革,创造不同。”
゜静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Chapter 4 自卑女孩历险记
[一] 我是一个极度不自信且缺乏安全感的女孩。 但同时,我又对自己极其严格苛刻,我想这是...
-
Chapter 5 如果不是你,我大概不会成为今天的自己
2018年的春天,我在广州开始新的工作,住处的楼下有一家花店,我经常跑去买花。到了夏天,和...
-
Chapter 6 人生的第一粒进球
-
Chapter 7 我的天才女友
飞机掠过海岸线时,橙黄的阳光从机窗洒进来,我侧身一看,加州绵延的海岸线在眼下铺展开来,...
-
Chapter 8 如果生活没有按照我们设想的去过
[一] 京城长风,天空湛蓝,大朵大朵的白云像淘气的胖宝宝,笨重又努力地移动着。北京一到这...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