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男
人们在盛夏庆祝阿多尼斯节,古人认为酷暑会使女性魅力得到释放。参加庆典的人员尤其包括受阿佛罗狄忒庇佑的风尘女子,她们会为阿多尼斯之死哭泣,并和情人们大吃大喝。她们会在屋顶上临时摆放一盆盆泥土,秧苗在其中发芽生长几天后就会被烈日灼晒而死。这种栽培称作“阿多尼斯花园”,极易衰败,无法成活,是阿佛罗狄忒那不成熟的爱人短暂一生的再现。苏格拉底在关于爱与美的对话《斐德若》中,以农业播种作比,对培育适当言辞的问题进行长篇探讨,也提到了这些荣枯转瞬的小花园。 …… 那喀索斯拒绝了爱情,这是对爱神厄罗斯这位最强大的神灵的冒犯。必须要回应爱情,所以厄罗斯的扈从中才有一位次要的神灵安忒罗斯,希腊语Antéros,执掌“回应之爱”。蔑视神灵是hubris,是傲慢与亵渎。讽刺的是,惩罚与过失对称且相反,就像是水中的倒影。拒绝打开心门与他人建立相互关系的那喀索斯受到了反噬,被幽禁在与自身的自反关系中。在这个只涉及少男之爱的原始版本里,那喀索斯的行为把同性爱欲推向了巅峰,变成了自我爱欲。爱同类变成了爱自己。奥维德大大扩展了这个故事。在他的版本中,那喀索斯既吸引少男也吸引少女,却拒绝了他们所有人,因此对厄罗斯的冒犯无以复加。不过最终那喀索斯还是爱上一个少男,他自己。对于这个爱人,这个水中的倒影,这个分身,这个“被爱者”,他扮演着éraste,即主动追求的“爱者”的角色。 …… 那喀索斯死了,带着对爱上自己一事的清醒认识。奥维德创造了自恋。但很快,这个神话就被颠覆:爱上自己本是对那喀索斯的惩罚,可到了新柏拉图学派那儿,爱上自己成了那喀索斯的过错。也就是说,在奥维德的原始版本中,那喀索斯错在不爱任何人,坏了爱神厄罗斯的规矩。而现在,只爱自己成了他的过犯。 …… 那喀索斯故事的结局对宗教产生了影响:科农指出,塞斯皮亚的居民决定加大对厄罗斯的崇拜。塞斯皮亚厄罗斯神庙的香火直到公元二世纪仍旧不衰。普鲁塔克就曾在婚后不久携年轻的妻子于厄罗斯节期间去了那里,向厄罗斯献祭。献祭之后,他又和一群朋友一起去了赫利孔的缪斯神庙,在那里讨论爱情,就像从前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那样。他们的讨论尤其涉及这样一个问题:爱少男和爱女人,两者各有什么优点。 引自 少男
64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