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为什么逐鹿中原? 汉与中国p194
从逐鹿旋涡可见,“中国”是一个远大于“汉”的概念。任何一种价值观叙事与中国的概念都有所偏差,只能由逐鹿旋涡的动力结构和生长方式之历史事实去界定。史书中所见之“历史事实”往往为历史叙事所建构,以最为复杂的元朝为例,明朝对元朝的叙事、元朝的官方叙事、蒙古 的传统叙事以及西域关于元朝的叙事所理解的元朝性质各有差异,皆为价值观叙事。这里只是采用了最为收敛的可公度事实( the commensurable facts),即前文所定义的只以政治和经济利益为准的“最大利益”所能够解释的事实。以此观之,元朝虽以蒙古为尊,其最大利益却在中原,故忽必烈决定成为中国皇帝实为理性选择。这同样也可解释元顺帝兵败退至漠北而仍自认是元朝皇帝,史称北元,后只因反攻无望才瓦解。 王桐龄所著《中国民族史》以几近完美的详细材料描述了中国众多族群的互相同化过程。 引自 3. 为什么逐鹿中原?
56人阅读
老虎 wong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8. 德与和 制度规则失灵与实践策略p105
“德治天下”与“协和万邦”是周朝的两个基本政治策略,与其制度有着密切配合。我们可以考虑...
-
2. 天下的缩版 化之中国p166
中国综合文化的形成方式,称之为“化”。化是变易,不是一方之改变而总是互化。因此,化区别...
-
3. 为什么逐鹿中原? 汉与中国p194
-
3. 两种外部性:天然的和被建构的 西方的不成熟政治p237
以一神教的神学逻辑作为政治逻辑,从而建构出文化的外部性,与他者文化构成不共戴天的敌对关...
-
5. 新天下的物质条件 帝国主义的实质与美帝继承p243
。帝国主义的本质就是把世界所有地方都理解为可以任意掠夺的公地,具体地说,欧洲和北美以外...
> 查看全部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