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
其实,这里的“人欲”,并不能简单等同于“人 的欲望”,而是指人的“超出合理范围、违背正当 原则的欲望”。虽然这种“合理”与“正当”很难在学 理上进行界定,却不难在生活中观察到。比如每 个人活着,都必须通过工作换取服装、食物、房子等生活必需品,这样的行为都是合理正当的, 不属于理学要“去”的人欲范畴。但是,如果你非要像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他老婆那样,拥有3000 双鞋子、2000副手套、1700只手提包、5000条内裤、500个胸罩、200双袜子,以及数百件欧洲大师亲自设计制作的时装(所有这些当然全是世界名牌),那就很不靠谱儿了,我只能送你“物欲 横流”四个字。 引自 第二章 心是宇宙的立法者 简单地说,理学要灭的只是溢出道德堤坝、 在社会上肆意横流的物欲,而不是在法律和道德 规范内活动的人的正常欲望。用朱熹的话说就是“欲则水之流而至于滥也”,不好的欲望,就是水流得过头而导致了泛滥。所谓“滥”,就是超出 了合理范围、违背了正当原则的意思。至于人的 一般生理和心理需求,那当然是正当的,同时也 是合乎道德的。在朱熹看来,“须是食其所当食,欲其所当欲”,“乃不失所谓道心”。 总而言之,宋明理学被今日国人视为迂腐冬 烘、不近情理,实在是很冤。假如国人都能懂得 一点儿“存天理、去人欲”的道理,今日社会又岂会如此物欲横流?假如不把老祖宗的智慧全都弃 若敝屣,今日国人又岂会陷入悲摧境地?又何至于陷入一场“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霍布斯语) 当然,理学中也有糟粕,比如男人不仅可以 三妻四妾,还可以嫖妓,女人却必须从一而终恪守贞节,老公再坏也不能离婚,老公死了还不能 改嫁,程颐程老夫子还为此振臂高呼:“饿死事 小,失节事大!”但是,这种严重扼杀人性、无视女性权利的思想,并非理学主流。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讲,用一句很滥俗的话说:取其精华,弃 其糟粕也。 引自 第二章 心是宇宙的立法者 稻盛和夫说:“人生在世,为欲所迷,为欲 所困,可以说是我们人这种动物的本性,如果放 任这种本性,我们就会无止境地追求财富、地位 和名誉,就会沉湎于享乐。”然而,“当死亡来临 的时候,你在今世所创造的地位、名誉、财产就 得统统放弃,只能带着你的‘灵魂’开始新的征 程。” 基于这样的领悟,稻盛和夫认为:人活着, 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去追求那些外在的东西,而是要做一个有品质的人。具体的做法,就是“追 求做人的正确的准则”。他说:“作为人,是正确 还是错误,是符合还是违反基本的伦理道德—— 我把这一条当作人生最重要的规范铭记在心,毕 生坚守不渝。” 有趣的是,作为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创办 人,稻盛和夫所坚守不渝的那些基本道德,无非就是我们上小学时就懂得的常识,如“不可说 谎,不给人添乱,要正直,不贪心,不能只顾自 己”等等。 有谁能够想到,就是这些最基本、最单纯的道德品质,居然会成为一个世界级企业家经营人生、经营企业时最为珍视的黄金法则呢? 真理往往是简单的,简单到常常被我们忽视、遗忘、抛弃。 引自 第二章 心是宇宙的立法者 我想,在今天这个时代,可能99%的人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赚钱。” 我们这个时代很搞笑,表面上说是个价值多 元的时代,好像再也没有什么意识形态可以主宰所有人的思想,其实骨子里头,我们绝大多数人 仍然是被一种单一的价值观奴役着,那就是—— 金钱至上。 我甚至可以说,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我们今天这样,会被一种如此单一的价值观一统江湖。 引自 第二章 心是宇宙的立法者 一个人要在世界上生存,固然需要各种物质 条件,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成功”绝对不能 仅仅用物质标准来衡量,更不能简单地简化为金钱、权力、地位和名望。事实上,上天给予每个 人的禀赋、性情、能力、好恶,以及人生起点、 成长条件、生活环境、外在机遇等等,都是不一 样的,所以至少在理论上讲,没有两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百分百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说,如 果今天的年轻人都以成为“富豪”和“高官”为人生 目标,女人都想嫁“高富帅”,男人都想娶“白富美”,大家都在拼命追求票子、位子、房子、车子,总想活得更有面子,却没人去关心生命 的“里子”,那这个社会绝对是病了,而且病得很 重。 引自 第二章 心是宇宙的立法者 中国之所以被黑格尔斥为“没有哲学”,中国 人之所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现实的民族(潜台词 就是最没有灵魂生活、最缺乏宗教情怀和终极关 怀),原因就在于:大多数中国人向来只关心肉 体在这个尘世活得好不好,却很少去关心生命、 宇宙的本原,以及灵魂与生活的关系。我们始终 把目光牢牢钉死在现象界和经验界,却生生割断 了与本体界、超越界的精神联系,因而把自己 从“人”降格为“物”,最终当然只能变成人类大家 庭中的异类。 假如我们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要拥 有漂亮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在国际 上拥有了超强竞争力,就能得到别的国家和人民 的尊重,那显然是幼稚可笑的。一个国家的强 大,必须建立在国民精神强大的基础之上;而国民精神的强大,则有赖于道德文化的传承、普世价值的流行与精神信仰的挺立。 这就叫软实力。 如果一个民族自行割断了延续几千年的文化命脉,又长期拒绝主流文明的普世价值,同时又丧失了灵魂生活和终极关怀,那么这样的民族是不会有软实力的,也不可能真正强大。 引自 二 诊断当下中国人的心灵疾病.............................. 075 由于这个世界总是“无常无我”的,所以,你可以允许自己朝完美的目标努力,但永远不要抗拒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不足与缺憾。你必须先接纳 它们,然后再努力去改变。但是,无论你的努力最终结果如何,你还是要欣然接纳。换言之,对 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做最好的打算,但要随时准 备接受任何结果(甚至包括最坏的结果)。用古 代大德的话说,只要是你该做的事情你都要“尽 分”,但是“尽分”的同时你还要“随缘”。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反对你追求完美,而只是希望你“慎”求完美。 引自 四 本来面目:认识你自己.................................... 169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实的敌人,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即使你是诚实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却,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不够,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而绝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引自 一 良知的迷失&道德的重建.................................. 196 一个人想要逃离现实生活,专门去做格物致知的修行功夫,无疑跟一个人想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样无稽。 引自 二 诚意: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228 如果说,忍辱功夫的第一层境界是反唇相讥 式的“幽默化解法”,第二层境界是唾面自干式 的“大肚能容法”,那么能够把一切负面因素都转 化为正能量的这种精神境界,则可以称为“转化 超越法”。 有此三法,你的EQ和AQ将无人可及,你的 人生也将无往不利——不管你拥有什么样的起 点,也无论你处在什么样的境遇下。 引自 四 忍辱的境界:提升你的情商&逆商..................... 249 为此,富兰克林开始了一个他自称“达到完 美品德的大胆而艰巨的计划”。在计划中,他列举了13项决定要培养的美德: 1.节制:食不过饱,酒不过量。 2.寡言:避免无益的聊天,言必于人或于己有益。 3.秩序:每件东西应安放在一定的地方,每 件日常事务应安排在一定的时间。 4.决心:该做的事一定要做,做了就要坚持 不懈。 5.节俭:对人或对己有益才可用钱,绝不浪 费。 6.勤勉:珍惜光阴,每时每刻都做有益的 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7.真诚:不欺骗,有良知,为人正直,说话 诚实。 8.公正:不做不利于人的事,不要忘记做你 应该做的有益于人的事。 9.中庸:避免极端,容忍别人给你的伤害, 甚至于你应认为这是你应受的。 10.整洁:保持身体、衣服和住所的整洁。 11.镇静:不因小事、寻常之事、不可避免之事而慌乱。 12.节欲:少行房事,除非考虑到身体健康或 者延续子嗣;切戒房事过度,伤害身体或者损害 自己或他人的安宁与名誉。 13.谦逊:效法耶稣和苏格拉底。 引自 二 诚意: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228 我们怎么看待世界,就会怎么看待自己。同理,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世界就会向我们呈现出什么样子。如果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冷漠的、恶意的、混乱的、充满对立和斗争的角斗场,并且总是下意识地按照这个角斗场的游戏规则来玩儿,那么我们如何指望世界回报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善意的、澄明的、充满爱与幸福的人生呢? 引自 一 世界观的重建:“良知一体”&“无量之网”..... 270 由此可见,无论菜刀还是人,如果一定要说 有什么“本性”的话,其本性在价值上也只能说是 中性的,你可以将其用于善的目的,也可以将其用于恶的目的,但就是不能说其本性是善还是 恶。换句话说,无论是人还是什么东西,都必须 将其本性“用”到具体的事情上,落实到行为上, 才可以评价善恶——但所评价的也仅止于事情或 行为,而不是所谓本性。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撇开人的意念、行为而空谈本性的善恶,绝对是没有意 义的。 引自 三 心灵世界的密码:良知四句教........................... 288
9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