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性别差异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重要和有影响。个体差异才是影响人际交往更重要的力量。
(不由得想到,网上经常被煽动起的性别对立的争吵,有时候自己也会被这些带动而愤愤不平,现在想想,正如书中所说,“个体差异才是影响人际交往的更重要的力量”,既有渣男的存在,也有渣女存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去争取女性应有的更公正的权利,但没有必要被煽动起无谓的男女对立情绪)
2.性认同差异,指的是由文化和教育引起的两性在社会性和心理上的差异。
例如,养育子女后,女性为母亲,男性为父亲,这就是性别(生理)差异;但认为女性比男性更有爱心,更关心孩子的社会共识,则反映的是一种性认同差异。许多男性和女性一样充满柔情、富有爱心地关心下一代,但如果 我们希望和鼓励女性成为儿童的主要照料者,那么我们就会在养育风格上人为地制造文化上的性认同差异,这种性认同差异并非与生俱来的自然天性。 引自 第1 章 人际关系的构成 1 例如,因为女性能哺乳而男性不能,所以人们往往以为半夜为新生儿哺乳的一定是妈妈,而且妈妈肯定比爸爸做得好,即便婴儿吃的是奶粉,只需要把奶瓶放到微波炉加热! 引自 第1 章 人际关系的构成 1 在两性关系中,同时具有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的人会表现得更好。屈从于传统性别角色对男人是一种伤害,剥夺了他们本可能成为更好丈夫的技能。而屈从于传统性别角色剥夺了她们可能取得更多成功和成就的技能。
两性在喜爱外貌长相和金钱收入的程度上各不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女人不关心外貌,男人不关心钱。正如我们将在第3章看到的,男人和女人大都渴望同样的事物,如爱侣的热情、稳定的情绪、慷慨的关爱等。上述性别差异的确存在,但人们并不愿意以牺牲两性都渴望的其他有价值的特质为代价去片面地追求长相和金钱 引自 第1 章 人际关系的构成 1 3.人格
当亲密关系出现挫折时,自我评价高的人却能拉近和伴侣的距离,努力修复亲密关系,低自尊的人则防御性地把自己隔离起来,生闷气,乱搞一通,还觉得自己更加糟糕 引自 第1 章 人际关系的构成 1 可以这样说,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来自于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并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后续发展。 引自 第1 章 人际关系的构成 1
5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