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肯定有权力再分配的因素,但他要清理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大批人,一个阶层,一个派别,要改造整个党;“文革”也是一场社会大试验,在这一点上与“大跃进”一脉相承,只是路径不同,“大跃进”以经济为进路,“文革”是以政治和思想为进路;“文革”最有号召力的口号是反官僚主义反特权。“文革”以反修防修相号召,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反对,中共高层没有也不可能形成阻止“文革”发生的力量。如此多的民众带着宗教式狂热投身于运动,反映出群众对官僚权化的不满和对革新社会制度充满幻想,红卫兵及其他群众组织的主流是“奉命造反”而不是“趁机造反”。文化大革命这场以理想主义为标榜的政治运动异化为三个东西,一是普遍的暴力,一是持续的派性斗争和动乱,一是诡谲的党内权力斗争,使“文革”的解释体系漏洞百出,催生了人们的思想常醒,“文革”培养了反“文革”力量。 引自 前言
165人阅读
琵琶鱼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前言
-
第一章实行新民主主义
在利用与限制之间,刘少奇倾向于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经济,毛泽东更重视阶级力量的消长和对资...
-
第二章仿效苏联模式
任何国家工业化都绕不过一个话题,就是原始积累。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没有或很少...
> 查看全部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