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求渔思维:探求学习的本质
服务的本质就是追求不同的人做出服务质量一致的高标准,结果可控,成本低,客户满意。 抓住本行业的本质,创造新的客户价值,就是学到位;当这个本质没有得到提升,一切学习都是空谈。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发挥自己的强项,不是为了克服自己的缺点。对待自己如此,推己及人也是如此。 要面对新环境做新业务,无论过去多么成功,现在做的是新业务,不是旧业务,要怀有空杯心态,从零开始,虚心学人所“长” PSD,即Poor(贫穷)+Smart(聪明)+Desire(欲望)。这样的一群人,在中国也经常被称为“小镇青年”,他们通常来自五六线城市,有强烈的改变命运的冲劲,有孤注一掷的果敢和“一针捅破天”的勇气。因为被巨大的热情驱动,他们往往也极度自律,大多持续学习、殚精竭虑、日思夜想,且终归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他的团队同事们谈起他,就像谈起“李小文院士”那样的“扫地僧”一样,眼里总会散发出满满的敬佩之光。 要干成一件事,就得持续重复地搞,别人搞几年就撤了你还在继续搞,不断上战场磨砺,你不成为专家没有天理。 “人的差异就在业余。”这是爱因斯坦对周有光说的话。 人的差异就在业余,每个人的业余时间很长,通过业余时间的学习,完全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一周只有40小时用于工作,只能产生普通劳动者,不可能产生音乐家、舞蹈家、科学家、工程师、商人……如果别人喝咖啡,我们也有时间喝咖啡,我们将永远也追不上别人 很多基层干部对我说,华为公司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你们这些高级干部都是花了多少万美元培养出来的,我们要是有这些美元也来上上这些课,肯定比你副总裁厉害!我认为他说的话是对的。很多在座的人不断地参加国外公司的培训,并没有进步。没有进步者就赶他出去!一个月一次任命,每次任命一定要除掉一两个;就是全都是好的,也要除掉一个两个。真有好思想,好学习的人,就让他进来,来竞争。我们这个核心小组的人不行,让他把你挤出去。向人家学习,就要认认真真地向人家学习。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学习是反人性的,学习需要“场域”,需要树立榜样,需要种子用户,构建一股“挟裹”的力量,形成前拉后推之势,让学习变成一群人的行为习惯,“假正经”一辈子就变成“真正经”。 在学习这样的成熟型知识时,任正非不鼓励内部有太多“聪明人”,不搞华为特色版本,而是在“削足适履”“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过程中“硬学”,形成基本的工作方法论,比如知识资产库、文档库、案例库、知识地图、小萝卜机器人、多维分类技术、知识搜索引擎等。 小米活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即使在互联网时代,车子还是车子,豆腐还是豆腐……不要动不动就使用社会时髦语言‘颠覆’,不要妄谈颠覆性,谁要颠覆这个世界,那最后他自己先灭亡。 “我们只招成年人”是Netflix的核心文化。Netflix认为:所有加入Netflix的人,在思想认知上必须是成熟的,是成年人而非小孩子。 人才结构变了,学习的方式也就会随之变化。专业混搭,横向交流,思维碰撞,相互启发,这就像EMBA课堂的效果,不是老师教学生知识,而是每个学生的背景不同,在同学们进行案例分享时相互启发,认识到“原来还可以这样看问题”,从而实现相互学习。
未央宫主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5章 万物皆为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万种人,干一件事
华为的文化像洋葱,剥到最后,剩下的核心很小的部分是华为文化。这是一种坦诚开放、兼容并蓄...
-
第6章 靶向思维:先瞄准,再开枪
靶向思维:先瞄准,再开枪。 求渔思维:求之以“渔”,而非求之以“鱼”。 华为人非常愿意做...
-
第7章 求渔思维:探求学习的本质
-
第8章 迭代思维:做时间的朋友
俗话说:莫欺少年穷!为何?少年之所以让人敬畏,不是因为起点的高低,而是因为迭代空间不可...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