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审判
日本没有纳粹党,也没有希特勒这样的元首。日本人的罪行罄竹难书,但这些罪行是以“国体”的名义犯下的,天皇又是“国体”的神圣领袖,他曾训导每位陆海军士兵“视长官命为朕命”。但既然麦克阿瑟认定天皇是清白的,不用出庭受审,哪怕作为证人也不行,那么东京审判这堂历史课的意义不仅大打折扣,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政治危害性。军国主义者不得不承担所有罪责:是他们将天皇引入歧途,并误导了日本人民。裕仁通常比手下将领更清楚局势,但这一点被轻描淡写地搪塞了过去。同样遭到粉饰的还有日本民众对海外军事冒险表现出的巨大热情——至少战争初期是这种情况。这样说来,倘若一个对所有事都负有正式责任的人是无辜的话,那么的确很难理解那些自认为在执行圣令的人凭什么被判有罪。
这场审判在日本电台里实况直播,媒体也连篇累牍地进行报道。但多数民众饥肠辘辘,压根没心思关心什么历史教训。当然,南京大屠杀、马尼拉浩劫等不计其数的日军暴行一经曝光,舆论一片哗然。同样令人惊愕的是,有证据显示,政府从头到尾都在欺骗国民。普通人当中鲜有同情甲级战犯的,大多认为他们罪有应得。他们当初将日本带向战争,最后落得一败涂地,那就应该担起责任来。然而,最高司令官对天皇的豁免使得最重要的一条教训黯然失色——例如政治责任问题、“国体”的本质以及帝国意识形态和对其他亚洲人所犯罪行之间的联系。要是所有日本人——军国主义者除外——都和他们的天皇一样清白而无辜的话,那么他们自己也是受害者咯;要是在中国屠杀平民是罪行的话,那么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也理应被视为罪行。对,还不光是这两个地方,东京、大阪等城市遭受的大轰炸都应该算上。简言之,麦克阿瑟让日本人逃脱了制裁。
徐若风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色情的、猎奇的、无意义的
大正年间,东京洋溢着一种轻佻间或虚无的享乐主义精神,让人不禁联想起魏玛时期的柏林。由之...
-
战时电影
1937年,最初的连战连捷过后,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对征华“圣战”犯起了嘀咕。那时的日本战争片...
-
东京审判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