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子章句下
*在孟子看来,成为尧舜不在于外表,而在于行动。于是孟子说“只要穿尧的衣服,通读尧说的话,行为尧的行为,就是尧了”。我们现在常常实行模范学习,怎么学习?就是学习他们的思想,学习他们的行动,这与学习尧舜而成为尧舜是一个道理。
在不断学习伟人精神的同时,也要树立自己的榜样,不断进取,梦想才会实现。
想法一变,他的生活节奏也立即改变。
生活进入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稻盛哲学认为思维方式是最重要的,是方向性的,它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因为人生是由我们如何思考来决定的,抱着悲观的态度只能得到悲惨的结果。一心向好、持续努力者会得到正面的人生结果,怨世恨人、懒惰抱怨的人只能得到负面的人生结果。热情也非常重要,一个人或许能力不强,如果他愿意热情地对待工作和人生,愿意“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那么他会取得美好的人生结果。
*亲人的过错较大而不怨恨,是更加疏远关系,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冷战”。亲人的过错较小而怨恨,是有些过分的。
亲人犯错,小的过失,改了就好。而越是亲人,过失越大,对自己的伤害就越深。只有在乎的人,最能伤自己。
真正的孝敬是什么?真正的孝敬是发自内心的情感,绝对不是利益的原因。
如果人们唯利是图,就没有人情味了,这也是当代社会需要注意的问题。
*《尚书》里说:“享献之礼多仪节,仪节不够,礼物再多也只能认为没有贡献,因为进献的人并没有把心思放在进献上。”
享献仪式是以礼仪为主,而不是以礼物为主,虽然礼物够多够丰厚,但没有了仪式,这享献仪式还有什么意义呢?
人际交往应该重视情谊,“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值得我们学习。
君子做到与人相互亲爱而已,何必要走同样的道路。孟子的观点。
人们应该在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下,选择出最适合自己,又利国利民的行为方式才对。
*小魔鬼说:“我只不过是让他拥有比他需要的更多而已,这样就可以诱发他贪婪的人性。——心若改变,他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他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他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他的人生就跟着改变”
孟子不是抵制发展,想要做大做强,并不是坏事,只是要讲求方法,在众多方法中,就是不能靠侵略、掠夺和剥削来使自己富强。那靠什么?当然是孟子一直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了。用爱、诚信、智慧和规则,使得人民主动来依附你,如果整个天下的人民都依附你了,难道土地不是你的吗?
#小故事:卡尔文.柯立芝于1923年成为美国总统。
这位总统以少言寡语出名,常被人们称作“沉默的卡尔”,但他也有出人意料的时候。柯立芝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人虽长得不错,但工作中却粗心出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这几句话出自柯立芝口中,简直让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的公文处理也能和你一样漂亮的”。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公文上很少出错了。
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就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柯立芝洋洋得意的说:“这很简单,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肥皂说,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痛”。
*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简单。只有擦去了自己心灵这扇窗子上的“灰尘”,才能更客观、更准确地看待外部世界,而不至于因自己眼不亮、心不明而使自己的认识扭曲。
*人具有社会属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依靠情感、善良的心来维系,法律和社会行为规范中也要有善的内容。尽管仁中有善,善中有仁,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善良并不代表着爱,因为我可以善良地对待某个人,但并不一定爱他。爱中也不能缺少善良的成分,社会规则决定了只要你善待一切人,也会收获善良的回报。
苦难是我们人生的财富,你必须跌到你从未经历过的谷底,才能站上你从未到达过的高峰。
对于没有欲望、兴趣学习的学生,是不再重复给予教诲了。古人“立言、立德”是非常慎重的,不到充盈旺盛的程度不会发表意见,不到欲望快要喷发出来也不会发表意见的。正因为人类本性当中有善的因素,人们才会彼此相互亲爱,人们才会有团结的思想,人类才会组成社会。
不给予教育,是针对某一个人,是要让他羞愧自惭而奋发。这就是孟子在教育问题上的最佳行为方式。
身教重于言教,不只用口头的教育,还有身教。而现在的德育教育提倡的是体验教育,更好的方式是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反思和成长。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