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
一、身份制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最主要的变化特征是从以“社会身份指标”来区分社会地位向以“非身份指标”来区分社会地位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农民开始突破了户籍身份的限制。农村人口开始流动,由此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农民工”,城镇化也拉开帷幕。二是单位级别和干部级别为基础的分层机制发生变迁。三是“档案身份”已被突破。四是取代先天身份指标,人们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的文凭、学历、技术证书等作为社会分层的功能越来越突出。五是产权的“排他”作用更为突出。
在身份制变迁的过程中,三个方面的问题需重点解决:
一是城乡之间二元分隔的体制问题。二是城市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尤其是流动人口中的白领层、中上层提出了明确的权利要求。三是残存的户籍身份利益所引发的矛盾有所激化(主要是高考问题)。
二、单位制的变迁
一是单位与成员的经济关系发生变化,这一点也是 单位体制变化的基础。二是工作单位从对其成员的全方位控制,转变为只对其成员的职业活动加以控制,不再管理其非职业活动。三是从“有上级主管”到“无上级主管”。四是人们的社会生活开始从单位内转移到单位外。五是社区生活变迁。六是在单位的变迁中,同时出现了弱化和强化两种倾向。
三、经济分层取代政治分层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分层结构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中国从政治分层为主体的社会转变为经济分层为主体的社会,换言之,是经济上的不平等取代了政治上的不平等。 引自 三、经济分层取代政治分层.........................................................84 四、社会中心群体与社会边缘群体关系的变化
五、新的社会阶层的形成
改革开放40年来,旧的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四大阶层都产生了变化。
首先是农民出现了根本性的职业分化。2015年的数据,农村户籍劳动人口总数超过5亿人,其中大约1亿人在当地乡镇企业工作,大约1.7亿人是流动的农民工,还有几千万个体劳动者,剩下真正种地的农民不足半数。其次是工人队伍也有很大变化。城市体力劳动的位置大多被外来务工人员所取代,城市户籍的劳动者大量进入非体力型岗位。再次是干部队伍的变化。表现为企业管理者逐渐与国家公务员队伍相脱离。最后是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知识分子地位的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阶层主要是指个体户和私营业主(大约近1亿人)。
猴楠楠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三章 社会分层的四个实验
一、打碎原有阶级结构的实验(1949-1979)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也曾经多次打碎原有政权,但...
-
第四章 现代社会结构变迁趋势分析
一、现代化国家社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社会分层机构演变特点:一是从传统的...
-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
-
第六章 政治分层与经济分层
一、关于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关系的研究 关于国家社会主义向市场转型后社会分层和社会不平等变...
-
第七章 “整体型社会聚合体”与“碎片化”利益群体
一、“整体性社会聚合体”与我国改革前社会群体形态 改革开放前,国内社会属于“整体性社会聚...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