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艺术、崇高与后现代
带着这些关于艺术状况的观点,哈贝马描述了艺术所具有的政治潜力: 当艺术经验与生活的问题相关,或用艺术探索的方式去照亮生活和历史时,艺术经验进入了语言游戏,这个语言游戏不再适合于艺术批判。在这种情况中,美学经验不仅重新激活了那些需要阐释的事物,从而让我们可以觉察客世界,同时也影响我们的认知、阐释和我们合乎常规的期待,因而改变这些瞬间不停地在过去和未来中相互指涉的方式。 (Passerin d'entreves an Benhabib 1996: 51) 他这里的意思是说当艺术被艺术或文学批评的专业领域阐释时,艺术让人们可以觉察其在社会中的位置,从而表达他们的需求和欲望。换言之,艺术重要之处不再是美学影响,而是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作品,从而获得一个关于他们社会地位及可能得到的社会机会的更高理解。 引自 2 艺术、崇高与后现代 对于利奥塔,“一切皆可”的观念并不是后现代;相反,它是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主义。 折中主义( eclecticism)是当代一般文化的现实:你听雷鬼乐;你看西方电影;你中午吃麦当劳晚上吃地方风味的烹任;你在东京用巴黎香水,在香港穿着潮流复古装;电视的节目游戏被知识填充……艺术家、画廊老板、批评家和公一起纵情投入到一个又ー个“一切皆可”中一这是松解的时刻。但这种一切皆可的现实主义是金钱的现实主义。在美学标准丧失的年代,他们意识到通过利润量艺品的价值仍旧是可能的 (Lyotard 1992: 8) 引自 2 艺术、崇高与后现代 后现代是对现代的改进,进一步将现代主义对现实主义再现模式的挑战激进化。利奥塔将现代主义定义为: 一种用它琐碎的技术”(使用狄德罗的说法)呈现某些不可呈现的事物的存在,展示某些我们可以觉察到,但却不能看到或展示的事物一这就是现代绘画的重要问题。 Lyotard 1992: 11 “呈现某些不可呈现的事物的存在”是利奥塔的核心观点,也是一个被常常误解的观点。 引自 2 艺术、崇高与后现代 根据崇高感所产生的两种感受(痛苦与愉)崇高感所唤起的不可呈现的事物的存在表现为两种方式,利奥塔分别将它们命名为现代和后现代。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两种形式生产的不同基础。利奥塔用现代主义的怀旧( nostalgia)和后现代狂喜(jubilation)来描述两者的差异: 【崇高的重点可以落在呈现机制的不合适上,落在人类主体对在场的渴望上,落在主体仅仅能把握到的晦暗和碎的事物上;也可以落在觉察机制的力量上,落在人们可能称之为“非人”的事物上……落在存在的延仲上和狂喜中,它们来自新的游戏规则的发明,无论是图像的游戏、艺术的游戏还是其他。 ( Lyotard 1992: 13) 现代主义的崇高因而与丧失的感觉联系在一起:陈旧的语言游戏不适宜于呈现世界,而被唤起的感觉愿意回归到之前的稳定状态中。而后现代的崇高则是运作在语言游戏失败的兴奋感中:“旧的规则已经失败了,让我们发明新的规则。”在这种意义上,概念走于呈现之前,正如艺术作品瓦解现实主义一样,这意味着一种经验和思考世界的新的、不同的“非人”方式。 引自 2 艺术、崇高与后现代 利奥塔对乔伊斯的讨论最为滑晰地定义了后现代美学: 后现代是这样的事物它以现代的方式现不可呈现的事物;它拒绝正确形式的安慰,拒绝品味的共识一一这种品味让怀旧的普遍经验替代不可呈现的事物;它直质询新的呈现的可能性一一而并非在其中获得快感,而是更好地产生对不可呈现事物的感受。 ( yotard1992:15) 于是,对于利奥塔,后现代艺术通过证明不可呈现的事物的存在,打断既定的艺术结构和语言游戏。它不再将其作为某些艺术作品内容中所缺失的东西,而是作为一种打破传统叙事和再现方式的力量。后现代作品是让人迷失方向的:它们打破规则削弱读者或观众所熟悉的分类,在它们的结构中提出“什么是艺术”或者“什么是现实”的问题。 不同于哈贝马斯将艺术作为一种协调的工具,利奥塔认为艺术重要的地方在于它县有述性、解构性和挑战性的潜能。他认为后现代艺术必须通过证明不可呈现的事物发起一场“对总体性的战争”这种战现成语言游戏和总体性的潜能让艺术在思想、伦理和政治中有着重要地位。 引自 2 艺术、崇高与后现代
99人阅读
Ruarua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2.艺术、崇高与后现代
-
3.短语与岐争
“正义建立在人们的普遍意志的观念上......同样能够走向...极权主义...声称其拥有了正义...因...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