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批判】《精神分析引论》第13章梦的古老和幼稚的特点
总结:
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的记忆通过某种与梦相似的伪装,隐藏在了潜意识当中。梦能把这些潜藏的记忆表现出来。
我们记不得的很多童年的回忆,其实都是由一种伪装机制伪装了起来。就好像隐藏梦境被我们伪装起来了一样。
弗洛伊德认为把他们伪装起来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回忆混合着极度恶劣和过度的愿望。
所以梦中体现的愿望也有可能是过去被压抑的愿望。比如父亲希望儿子死去,这个愿望在幼时可能会表现为意识,但后来被压抑了起来,在梦中又会表现出来。
过去被压抑的愿望是如今引发梦的刺激。
弗洛伊德之后专注研究一种梦境,“除去他人” 的梦。他认为这种梦起源于自我主义。比如兄弟姐妹之间的互相攻击,同性亲子的相互疏远倾向。他认为这是因为同性之间爱的竞争。弗洛伊德,将之称为俄狄浦斯情节。
这种乱伦的倾向,弗洛伊德认为在幼年时期就已经声法被社会所不承认,但是在诗歌与神话之中得到了最自由的表达,他认为这种倾向是存在的,他将相关的情结称为阉割情结,castration。因为他认为这是父亲对早年幼稚的性生活的威慑所引发的反应。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是有性生活的。
儿童的性生活没有对象的限制。甚至儿童的性满足,不仅仅可以从性器官而获得身体的其他部位同样敏感。而社会教育全面的压制,使得儿童的性生活得不到表达,之后自我形成。对于儿童时期表达性生活的愿望就埋藏于潜意识中。
比如乱伦的愿望。儿童必须先以亲属作为性爱对象,然后再去压抑这种倾向。而这种压抑来自于社会教育。
所以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无意识生活具有幼稚的特点。而梦会让我们带回到这种状态。
总结如下,
白天遗留的意念,施加在潜意识之上,产生了对抗睡眠的心理刺激。梦开始工作,导致了逆行性的特征。即回到了儿童时期。这种逆行不但表现为形式上的,也表现为实际上的。他将我们的思维转化一种原始的表达,被一直压抑的潜意识的欲望也原始的表达出来。之后思维表达表达为图像。我们开始做梦。
梦醒之后梦的审查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将我们原始的梦变为经过审查的显性梦境。我们通过显性梦境进行自由联想,推测出显性梦境之后的隐性梦境。
但这个隐性梦境是不是我们做的原始的梦有待考察。
批判:
这里弗洛伊德更进一步,想去解释梦的产生。
他提出了一个逆行性的观点。人类一开始是没有表意识的,或者说表意识就是潜意识。但随着社会的教育,自我意识的构筑,潜意识与表意识逐渐分离,而且对潜意识的压抑一直在持续。
梦就是这种逆行的结果。梦把每个人都逆行回童年,展现出当时的欲望。
这完全是不着调的猜测。我完全否认,甚至我觉得我看不太懂他这一章在讲的什么东西。它的逻辑是什么东西?我可能最后会去看看其他版本或者英文原文,他这一章在讲什么?
唐枫燃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章节批判】《精神分析引论》第9讲梦的审查
章节总结: 弗洛伊德这里将梦的伪装比喻为梦的审查。这是我们在环源梦的时候遇到的那种抗力的...
-
【章节批判】《精神分析引论》第10讲梦的象征/第11讲梦的工作/第12讲梦例分析
章节总结: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象征是梦的,独立于梦的审查的另外一个机制。 他这里举了一大堆...
-
【章节批判】《精神分析引论》第13章梦的古老和幼稚的特点
-
【章节批判】《精神分析引论》第14讲欲望的满足/第15讲疑问与批评
章节总结: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工作的目的是求得欲望的满足。 第一,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工作可能...
-
【章节批判】《精神分析引论》第16讲精神分析与精神病学
弗洛伊德首先摆明了精神分析与精神病学的关系。 他认为精神病学更加注重生理上遗传上的病因。...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