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
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有母受,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カ去唤起这种母爱。P37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P39 父亲是有条件的爱。父亲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父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P40 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也不会鼓励孩子求授的。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 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如果人不是这么发展就会导致神经(机能)疾病。P41 只有那些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热爱丈夫,热爱其他孩子,热爱陌生人和人类的妇女オ能成为真正爱孩子的母亲。在这个意义上,没有能力爱的妇女当她们的孩子幼小时,可以是一个很娇惯孩子的母亲,但永远成不了爱孩子的母亲。检验这一点的试金石是看一个母亲愿意不愿意忍受同孩子的分离,以及在分离后能不能继续爱孩子。P48 引自 前言
88人阅读
墨迹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东西方哲学之别
西方哲学强调思考,认为在思考中能找到真理,从而导致了教义的出现,也导致了科学的发展。而...
-
爱在当代社会的消亡
就像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要求产品规格化,社会的发展也要求人的规格化,并把这称为“平等”。P...
-
父母之爱
-
爱情观的建立——从天真到成熟
大多数八岁半到十岁的儿童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要被人爱,无条件地被人爱。八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
-
千万不要当“忘我”和“利己”的妈妈
利己的人不是太爱自己,而是太不爱自己。缺乏对自己的爱和关心表明了这个人内心缺少生命力,...
> 查看全部9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