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页
- 页码:第11页
第一封信 建筑与梦想 才发现豆瓣读书中有写笔记一栏,个人从小就喜欢做做笔记,哪怕只是当时的心情都可能会记录下来。虽然现在翻来会显得很傻,但还是要宣扬保持,像汉先生说的那样
傻子有傻子的福分 引自第11页 现在豆瓣上有这么好个平台,自然想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本书第一篇就讲到建筑与梦想,关于梦想我有太多要说的了,先且看他如何讲述
……想知道我抱着怎样的心情进入建筑界。因为你进建筑系几年,但对前景感到一片茫然。 引自第11页 我又何尝不是呢,这已经大三了,感觉还没有入门,最多摸到点道道,了解一些各方面收到的关于我们专业的资料。其实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了解 ,高考两天刷新了我的仅能,虽说是满血复活,但已经不是原地了。入学变得浮躁,喜欢表面的东西,还好我每天都有写日记反思,才不至于走得太偏。静下来的我才是最牛X的! 继续往下看 汉先生的一段题外话也吸引了我——
文字是人类发明的最有力量的工具,人与人之间不再以信件往来,在思想的互相启发上就贫乏得多了。 引自第11页 柏拉图也同样以为文字作为人类的发明是很有力很重要的,而文字并非约定俗成的,而是像雕刻家在原料中发现它最适宜做成什么。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那样做,就像现今流行的“打酱油”“给力”等 都还值得商榷,作为聊天用语还是可以的。他同样也指出,真理不能通过语言文字很好的表达,文字对于思想也没那么重要。而在现在通讯发达的时代,能有封文字都是弥足珍贵的了。其实,不再以信件往来作为前提并不能推出在思想上的互相启发缺乏,人心浮躁是根本不能在思想有启发的原因。当我们不能静下来做事想问题的时候,不论是信件还是别的什么都没用,只是信件作为一个强制措施会更好的触发静的状态吧。 然后他讲到对前景的迷茫时来自讯息他多 相比于以前那个讯息贫乏的时代——大家都只有一个方向 没有三心二意 就朝上用力地爬 记得我在上中学的时候便是如此 现在想来那种感觉确实不错 汉先生继续讲到
……在我们的年代要学习动脑筋;在今天,要学习动手……如果有前景茫然之感,我建议你离开电脑桌,暂时忘记网络,学着动动手……我建议你,在课堂之外,按自己的兴趣,每周花几个小时画些东西,做些手工,也可写毛笔字 引自第11页 我们老师的建议也与之类似,可我没有很好的执,只是已有想法才会去做,有时比较极端,每周做做确实很好。这里他避免讨论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是不是应该就认定一个方向,貌似他给了答案——不要受讯息太多的迷惑。而实际上他是回避了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没有答案吧,我们能够说出不做什么,但不能说出它是什么。在我看来,每天能静下心来回想今天做了什么就很好了~ 他下面说的话着实鼓励了我
台南工学院的建筑系是很简陋的,教授的学养也不高……这样的学习环境对于有野心的学生也许是很好的环境……可是正是因为太容易,反而是你不知所措。要学,还不知该怎么学起呢! 引自第11页 来到二流的建筑学院 我唯一不缺的就是梦想和实现梦想的野心
今天太多的年轻人,由于赚钱的方法就在眼前,而失掉了做梦的勇气 引自第11页 身边这样的人数不胜数,他们深陷入钱堆中不可自拔,连自救尚未想到,更何况爬上来做梦呢。有的也就是在钱堆中不想醒的“美梦”吧。钱比身体且差距甚远,更别说永恒的灵魂了——当然这也要看对象是谁,如果所有人都做梦去了哪来的人赚钱呢?汉先生这些话是给我们读者说的,他也知道读他书的读者是需要靠梦想来鼓动的人们。他继续说到,只是为了利益而学建筑的人是愚蠢的。因为房地产才是真正赚钱,经营房地产不需要建筑学,那是商人的工作。读到这里我不禁拍手叫好 我经常会反思,我的梦想是什么。从记事起到现在。似乎那些曾经为之付出过很多的梦想都离我越来越远了——考古、物理、天文。庆幸它们到现在都成了我的“铁杆”爱好。很多时候我都会想,到底什么才是梦想——一种最基本的要求,最简单,能用最少的话语来描述? 嗯~ 百思不得其解
你们要做什么梦想都没有关系,全看你是不是有实现梦想的野心 引自第11页 很多人都有野心去实现梦想,只是也会经常忽略了一些——野心源于信心,信心源于知道实现梦想的可能,可能性源于对事物的判断,对事物的判断源于对事物的思考。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分析事物的本质,或者将它简化到某个程度,我们便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信心野心并努力朝梦想奔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