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张磊
1.这是一条越走越不孤独的道路。 长期主义不仅仅是投资人应该遵循的内心法则,而且可以成为重新看待这个世界的绝佳视角。因为,于个人而言,长期主义是一种清醒,帮助人们建立理性的认知框架,不受短期诱惑和繁杂噪声的影响。于企业家而言,长期主义是一种格局,帮助企业拒绝狭隘的零和游戏,在不断创新、不断创造价值的历程中,重塑企业的动态护城河。企业家精神在时间维度上的沉淀,不是大浪淘沙的沉锚,而是随风起航的杨帆。于社会而言,长期主义是一种热忱,意味着无数力量汇聚到支撑人类长期发展的基础领域,关注教育、科学和人文,形成一个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正向循环。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社会,只要在长期的维度上,把事情看清楚、想透彻,把价值创造出来,就能走在一条康庄大道上。 2.这是一条越走越行稳致远的道路。 从事任何工作和事业,只要着眼于长远,躬耕于价值,就一定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找到迎接挑战的端绪。 3.这是一条越走越坦然宁静的道路。 真正的投资,有且只有一条标准,那就是是否在创造真正的价值,这个价值是否有益于社会的整体繁荣。坚持了这个标准,时间和社会一定会给予奖励,而且往往是持续、巨大的奖励。 引自 自序 这是一条长期主义之路 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是塑造投资能力的起点。 引自 第1章 价值的底色 张磊的“三把火”理论,即凡是能被火烧掉的东西都不重要,比如金钱、房子或其他物质财富,而无法烧掉的东西才重要,总结起来有三样,那就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这也是深藏于内心真正属于自己的“三把火”。 引自 第1章 价值的底色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寻的洞见,不仅需要掌握金融理论和商业规律,还要全面回顾历史的曲折演进,通晓时事的来龙去脉,更要洞悉人们的内心诉求。 引自 第1章 价值的底色 价值投资不是数学或推理,不能纸上谈兵,必须像社会学的田野调查一样,理解真实的生产场景,才能真正掌握什么样的产品是消费者所需要的、什么样的服务真正有意义。 引自 第1章 价值的底色 读书、思考、实践,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使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白,追求事业和梦想,必须对自己有所承诺,着眼于长远,全神贯注并全力以赴。在不同的际遇中,学习所有能学习到的最高标准,从而获得理解与洞察的能力,这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长期主义。 引自 第1章 价值的底色 实践告诉人们,方法和策略能够战胜市场,但对长期主义的信仰却能够赢得未来。 引自 第2章 价值投资启蒙 只要是为社会疯狂创造价值的企业,它的收入、利润早晚会兑现,社会最终会给予它长远的奖励。 引自 第3章 价值投资初试炼 真正穿越周期的投资机构,往往做到了既看到眼下,时刻做好打算,又目光长远,不为一时一地而自乱阵脚。这种理念需要不断地强化,要印刻在基因里。 引自 第3章 价值投资初试炼 常青基金是亚洲少有的模式,但我们仍然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情,具体来说就是以下三件: 第一,选择超长期的出资人。 第二,拥有超长期研究的能力。 第三,坚持并不断完善价值投资的内涵。 引自 第3章 价值投资初试炼 在无关处寻找有关,在有关处探求洞见,在洞见后构建方案。正是这样的“三步走”策略,决定了一种价值投资机构可以成为多种形态。 第一,可以建立全阶段、跨地域的投资模式,做全天候、全生命周期的投资机构。 第二,可以成为非活跃的主动投资机构。 第三,可以成为提供解决方案的投资机构。 引自 第3章 价值投资初试炼 在无常中寻找有常,在有常中等待无常,探究五步之外,投资于变化,投资于品质。 引自 第4章 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精确的数据无法代替大方向上的判断,战术上的勤奋不能弥补战略上的懒惰。 因此,投资人不应以找到数据呈现的规律作为终点,而是要把数据反映的规律作为研究分析的起点,拷问自己对数据背后真相的理解,始终享受在对细节的抽丝剥茧中发现真理的乐趣。 引自 第4章 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每一个投资者都要搞清楚的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加深护城河的,才是“资产”,时间越久对生意越不利的,则是“费用”。 引自 第4章 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把时间分配给能够带来价值的事情,复利才会发生作用。投资中最贵的不是钱,而是时间。 引自 第4章 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如果在投资企业5年、10年之后尚不退出,看起来似乎是“长期投资”,但如果不去复盘和迭代,“长期投资”就成了思维和行动懒惰的借口,就变得毫无意义。 引自 第4章 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时间是创新者的朋友,是守成者的敌人。 引自 第4章 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投资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但投资人绝不能每时每刻都处于激动之中。但凡出色的投资人,都拥有一个难得的品质,即非凡的耐心。 引自 第4章 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所有的品牌、渠道、技术规模、知识产权等,都不足以成为真正的护城河。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们不断创新,不断地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 引自 第4章 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管理哲学之父——查尔斯·汉迪曾提出第二曲线理论,也就是企业应该在第一曲线(主营业务)增长平缓前,找到第二曲线代替第一曲线担当增长引擎。 引自 第4章 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在未来的商业逻辑中,企业从求赢变成不断追求新的生长空间,从线性思考变成立体思维,从静态博弈变成动态共生。 引自 第4章 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有的生意已经有很明显的天花板,即便是垄断经营或者有很强的市场壁垒也不行,因为新的技术能够创造新的政策环境,从外部打破旧的天花板,比如汽车行业、通信行业的技术创新;有的生意在发展中国家是好生意,比如家电行业、消费品行业;有的生意在老龄化社会是好生意,比如医疗行业、宠物行业;有的生意在家庭结构的变化下,会有许多机会。 引自 第4章 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人、生意、环境和组织这个分析框架的关键点在于,要在变化的系统中理解投资,高维思考,低维行动。 我们首先强调变化。拥抱变化既是保持警惕,又是适应和进化,这构成了思考和行动的前提,能够帮助投资人忽略“天气”,穿越周期。 其次强调思考的层次性。思考的重点是生意的本质,但思考的过程还要覆盖生意所处的生态系统,看生态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契合度。 所以投资人需要反复研究:怎样的生态能够让一个一般的商业模式变成伟大的商业模式。此外,还要进一步思考组织的内在机理与外界环境的交互,看人、生意、环境和组织的权重,以及彼此的影响。 最后强调行动的可执行性。 引自 第4章 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沃伦·巴菲特逐步受到菲利普·费雪和查理·芒格的影响,从一个“捡烟蒂”式价值投资者转变为寻找护城河的价值投资者。在收购喜诗糖果这家优秀的成长型企业以后,沃伦·巴菲特开始聚焦于研究公司质地,追求购买市场地位中隐含成长惯性的公司,尤其喜欢购买具有垄断性质的公司,寻找公司的护城河,如无形资产价值等,在此基础上,关注管理层的能力以及企业文化,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发现优秀企业并长期持有。这个时候,价值投资被重新定义,即购买好的、有成长性的企业。有一句流行的话,叫“有的人因为相信而看见,有的人要看见才相信”。眼光和判断,意味着价值投资的“安全边际”不仅是面向过去的,还是面向未来的。 引自 第4章 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如果说价值投资的出发点是发现价值的话,其落脚点应该是创造价值。 引自 第4章 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所谓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是相对于周期性思维和机会主义而言的,核心是反套利、反投机、反零和游戏、反博弈思维。 引自 第4章 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长期性结构性价值投资的核心是格局观,不断颠覆自身,重塑产业,为社会持续创造价值。 引自 第4章 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2005年创业之初,我就提出了三个投资哲学,在价值投资实践中予以遵循,以求在纷繁错杂的世界中坚守内心的宁静,避免错失真正有意义的机会。我常用三句古文来概括它们:“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引自 第4章 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投资的境界,关键在于独立思考的过程,投资的方式本身就是投资的内容。 引自 第4章 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在多数人都醉心于“即时满足”的世界里时,懂得“延迟满足”道理的人,已经先胜一筹了。 引自 第4章 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原意是桃树和李树不主动招引人,但人们都来赏花摘果,在树下走出了一条小路。 首先,要回归投资的初心。 其次,要找到投资的幸福感。 最后,要对投资的过程进行自省和反思。 引自 第4章 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价值投资最伟大之处在于,他将“投资”这项难以确定的事情变成了一项“功到必成”的事业,变成逻辑上的智识和拆解,数字里的洞见和哲学,变化中的感知和顿悟。“唯有诗人能扩张宇宙,发现通向新真理的捷径”,我们在长期主义之路中探求本质,在未来和此刻间搭建通途。 引自 第4章 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价值投资不是投资者之间的零和游戏,而是共同把蛋糕做大的正和游戏。 引自 第5章 价值投资者的自我修养 从事投资的过程中,我渐渐发觉,投资一方面是对真理的探寻,探索外部世界;另一方面是谋求心灵的宁静,观照内心世界。外不能胜人,内不能克己,投资恐怕难以成功。 引自 第5章 价值投资者的自我修养 价值投资不必依靠天才,只需依靠正确的思维模式,并控制自己的情绪。 引自 第5章 价值投资者的自我修养
200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