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后印象派:拓展领域(1880-1906)
⏺“后印象派”的名字是罗兰•弗莱为文森特•梵高、保罗•高更、乔治•修拉、保罗•塞尚四人办展而起。四人风格迥异,但都与“印象派”有某种渊源(梵高、修拉曾被称为新印象派,塞尚曾是印象派,高更与象征主义运动{其绘画充满象征性的引用}结盟。),蹭热度将马奈作品入展,取名为“马奈和后印象派艺术家”。
像此前的印象派、此后的多场现代主义运动一样,被骂了,“那也能称为艺术?” 弗莱被解雇、与曾经的搭档投资家摩根分道扬镳;弗莱被称赞、被邀加入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类似于“新月社”的知识分子团体)。
⏺后印象派是从严守客观性、如实反映日常生活的印象派发展而来的,是印象派核心原则+“想象力的视觉语言”(弗莱《关于美的散文》1909)
1⃣梵高与表现主义
⏺荷兰出生➡️艺术经纪公司做学徒➡️厌恶物质主义被解雇➡️英国任教➡️其弟提奥资助其在荷兰学艺➡️提奥鼓舞其来到巴黎并向其介绍印象派➡️来到阳光充沛的阿尔勒
⏺梵高:“我的苦恼就在于此,我干什么合适呢?难道我不能干点事,不能有所作为吗?”提奥:“成为一名艺术家。”
⏺今天看来的梵高首幅杰作
文森特•梵高《吃土豆的人》1885,构图挑战、写实记录卑微的贫困家庭。⏺梵高第一次顿悟:在巴黎看到印象派,理解色彩、学习笔触、接触厚涂。 梵高也喜欢简洁轻松的日本版画。
(梵高给一个朋友写信)⏺梵高第二次顿悟:北欧人来到法国南方,阿尔勒阳光强烈、色彩强烈。14个月狂干200+画作。
《黄房子》1888《静物:一盘洋葱》1889《播种者》1888《夜间咖啡馆》1888向日葵系列1888-1889《满天星斗下的罗纳河》1888《寝室》1888⏺梵高还试图创立艺术家团体,但除了高更很少有人理他。
⏺梵高和高更都有志于从印象派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发展,早就相识,互相激励彼此推动,但据说激烈争吵后梵高割耳。
⏺梵高浓墨重彩,将二维油画变成了三维雕塑。(颜料不要钱系列)
《星空》1889,为表达主观情感扭曲夸张,极具表现力和戏剧性。而此前印象派追求的是真实。⏺梵高为表现主义奠定了基础。
⏺此前埃尔•格列柯就通过扭曲形象表现情感,但其偏爱神秘宗教题材,梵高则爱生活化主题。
埃尔•格列柯作品⏺虽在世时默默无闻,梵高去世不到三年就启发了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呐喊》
爱德华•蒙克《呐喊》1893,现代《蒙娜丽莎》,恐怖、惊吓、恳求、焦虑。⏺表现主义艺术家弗朗西斯•培根,致力于表现人类的呐喊、受折磨的痛苦。
谢尔盖•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1925剧照,尖叫的护士,对他启发颇深。弗朗西斯•培根《对电影<战舰波将金号>中的护士的研究》1957弗朗西斯•培根《临摹委拉斯开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习作》1953委拉斯开兹《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弗朗西斯培根很推崇梵高,为其画了一系列赞颂作品。一为表现主义用色及画风,二为塑造浪漫的现代主义牺牲者形象。
弗朗西斯•培根《向梵高致敬》1960文森特•梵高《去往塔拉斯孔路上的自画像》1888,实在没找到致敬这张的《向梵高致敬》1985弗朗西斯•培根真的很有风格,猴子和两具人体。2⃣保罗•高更和象征主义
⏺高更,自大自私,好酒好色,股票经纪人转画家。
⏺高更用超乎现实的色彩、满是隐晦象征的描绘反叛印象派自然主义信条。
同样浓墨重彩,梵高画情感,高更讲故事。
⏺高更描绘的是梦幻、象征性的局部真实世界。《布道后的幻象》是超现实主义的先兆、抽象主义的预示。
保罗•高更《布道后的幻象》,又名《雅各与天使搏斗》1888,乡下妇女听完布道的神圣幻想:雅各与天使搏斗。橘红色土地为了装饰、斜穿的大树为了区分现实和虚拟。这颗斜树吸引了一众象征主义作家、导演。
把主观直接融入客观?弗兰克•卡普拉《生活多美好》剧照。右下商人曾打算跳桥自尽,发现溺水的左侧男人并本能营救,实际这个男人正是商人的守护天使。剧照中晾衣绳将银幕一分为二,商人正因世间发愁,天使则施与另一世界的智慧。⏺高更不屑“印象派”的理性严谨,认为他们缺乏想象力。他厌恶物质主义,甚至逃离到塔希提岛。
(过上了抛弃妻儿的浪荡生活)⏺高更大胆打造出一个宁静、质朴、充满情色意味的热带天堂。
马奈探索、德加完善的二维大色块画法为高更的画面增添了平面感、孩子气。(高更也学到了德加的简练轮廓、裁剪切割)高更《你为何生气?》1896,植物动物,一个妓院,六个女人。树旁老鸨把门,房后未进女子仍然纯洁,羞怯左二向站立女子问价。 为何生气?原住民被外国人“强暴”、岛上单纯的生活方式被腐蚀破坏。⏺锻炼能力➡️找到自己的风格和语言➡️传递情感、与外界对话
3⃣修拉的点彩画派
⏺如何化繁为简、将形状与功能完美结合?如何通过模棱两可的艺术建立秩序与稳固? 两个追求简洁的例子:
彼埃•蒙德里安的荷兰风格派运动(1917-1931)的横纵网格康纳德•贾德的矩形雕塑⏺修拉,不善社交、不爱喧嚣,比起室外更喜欢呆在室内,顶多室外绘制草图:作为辅料的“油炸面包碎块”。
⏺修拉学习印象派的鲜亮用色、日常题材、氛围营造,但予以理性整合、把握永恒而非捕捉瞬间。
⏺印象派朦胧模糊,修拉清晰精准
乔治•修拉《阿尼埃尔的浴场》1884,大幅,夏日河边休闲度假,远方工厂轰鸣。这是修拉第一幅代表作,但此时他还未掌握颜色分离技术。⏺修拉研究颜色,不像浪漫主义德拉克洛瓦般试错,而是拜读《光学》(牛顿1704,科学解释白光经棱镜散射后分解为七色光谱)《颜色理论》(歌德1810)《颜色对比原理》(谢弗勒尔1839)等著作。
⏺德加和修拉都认为应结合前辈的精准和印象派的颜色、现代生活题材。德加的方法:素描。修拉的方法:点彩。
⏺新印象画派点彩法:将点状纯色颜料大量细致地涂于画布。
传统共识:对比色红绿紧挨,红更红绿更绿;修拉理论:对比色稍微分开更加鲜亮。达芬奇先白颜料打底再用薄水彩作画,成品恍若发光,同理。修拉先用亮白打底,再点上微小颜料,色彩更加斑斓且呈现波光粼粼的摇摆感。⏺同时点彩技法使得画面形象必须简化,整体冲击力更强。
⏺1886年《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在最后一届印象派展览上展出,标志印象派运动的巨大转变。它所呈现的不再是真实客观的瞬间。
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1884-1886,大幅,人多而热闹,动作有序而死板。(大碗岛局部)“那些形成反差的纯色彩点,像玻璃杯里的香槟酒在你眼前滋滋冒泡一样。”
王不鱼。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一、泉(1917)
⏺1915,一战,法国人杜尚赴美,接受资助进行创作 ⏺杜尚购买小便器、倒置、署名、命名,...
-
三、印象派:现代生活的画家(1970-1890)
⏺巴提诺格里斯小组:莫奈等三十岁左右的艺术家们在巴提诺格里斯大街某家咖啡馆讨论艺术与...
-
四、后印象派:拓展领域(1880-1906)
-
五、塞尚:吾人之父(1839-1906)
⏺大卫•霍克尼:他是第一位用双眼(指双视角)作画的艺术家。相机总有遗漏,艺术家笔下...
-
六、原始主义(1880-1930)野兽派(1905-1910):原始的呐喊
⏺“原始”相对于“文明”开化,隐含帝国主义色彩,带有非洲、大洋洲等地文化艺术缺少进化...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