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贞节的美德 / 63
情人的分离,并不是由不可忤逆的父母或别有用心的恶人造成的,而是由一场和他们的生活毫不相关的历史事件导致的;如此设置,只是为了表现命运的无情与无常。在这部小说中,历史发挥的作用与通常由“现实”承担的功能别无二致。安敏成认为,“现实”经由诸如机饿、暴力、疾病、性和死亡等鮮明可辦的母题进入文学作品,成了一种去神秘化的因素和破坏稳定性的力量。“现实”将无序性与不确定性引入进来,“瓦解了运用想象为世界重建秩序的努力”。而在这部小说中,历史不仅在人的身体上残忍地刻下了带有时间性的烙印(疾病和死亡),还用分离和背叛等人类难以忍受的悲剧冲击着贞节的美德,因而既妨碍了想象的自主性,也损害了自我的健全性。因此,这个故事可以设置在任何一场大型社会动乱的背景之中,只要能导致失散、分离和堕落即可。于是可知,作者对义和团起义所持的态度,对小说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小说中人物的生活也只是被动地受到了这场起义的扰乱,而并没有与其纠缠在一起。我们可以注意到,伯和从道德高地上向下跌落,是由飞来的横财和都市的享乐所促发和催动的,而与他撞见了拳匪或外国兵没有任何关系。兵匪只不过是以暴力的冲撞为伯和脱离他所属的道德群体创造了条件,让他得以在一个社会的真空地带,在没有亲朋的建议和监督的情况下,进行道德选择。我们很容易就能识别出,这些条件是现代性异化的一个本质要素。也正因如此,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这部小说并不算是一本成长小说。美德始终居于流动的事件之外,阻隔着由变化带来的腐蚀性影响。小说中每一段独立情景,并非是一条不断向前发展的情节线索中的某个阶段,而只不过是历史征服美德或被美德所征服的一个瞬间。 引自 作为贞节的美德 / 63
35人阅读
零尘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儒家的感觉结构 / 26
这种根茎式的领地几乎不涉及诸如身份、家庭背景和性别等纵向的社会区分。不论实践如何,任人...
-
“情”:由“诚”至“真” / 39
王德威认为,魏子安的这部小说代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对“文学与历史上具有浪漫...
-
作为贞节的美德 / 63
-
作为贞节的美德 / 63
在爱国故事中,男人更倾向于成为烈士,因为一般认为,他们的个人身份与集体身份是具有连续性...
-
爱与献身 / 85
布尔乔亚式商业文化在民族主义语境中的兴起,不仅仅是对荣誉伦理的弃绝,更致力于重新发明一...
> 查看全部20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