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日记漫想
为什么人们选择成为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或者其他这类的精神治师呢?是什么吸引着他们入到这么个又复杂又不清的法里来不考虑那些高收入的私人心理医生和精种医生,大部分人在这个领城里不能赚大钱,绝大多数的精神治疗师收入都很低,从中多多少少也能看出我们社会对精神健康的看法。有些人会说他们是乐于助人,这也许是真的,但是这么讲也太单纯了。其中有些人可能在长大后成为家里的“帮手”,在父母和兄弟间扮演着顾问和调停者的危险角色,只期望能够平复别人混乱的情而不顾他们自己的感受。对他们而言,精神疗法是第二天性,相当于他们交际风格的延仲,将这些作为“工作”倒是能获得一份额外的报酬。另一些人成为医生的原因则不同,也许是他们需要地位和权利。老。如果有人来找你提供建议,那至少说明你是聪明的;如果别人是有病的,那至少说明你是健康的如果有人期望被治好,那也说明你一定身怀治愈的魔法。总而言之,这也算是一种全知全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内心深处的无助感。另外,精神治疗师能够採进他人生活中的私密空间,而这恰恰能满足每个人都在的偷 引自 8. 日记漫想 我深深被心理学那些似是而非的论点所诱惑,虽然它努力想要成为一门客观科学,可惜最后仍然卷入了主观经验的蛛网中。既不是彻底的理科,也不是彻底的文科,在客观事实主导与经验主导间摇摆,介于理性和非理性之间。" psychology"这个词本身都让我着迷,将它按构成拆成!个部分解释:它是对“ psyche的研究。" psyche是从希腊语而来,意思是“思想”,灵魂”或者“精神”。讽刺的是,心理学家们一想到他们研究的是灵魂或者精神就会毛骨悚然。可以说,不管是“灵魂”还是“精神”,这些说法都不太准确。许多心理学家拒绝承认他们研究的是“精神,因为它看不到,也无法被客观测量,所以干嘛烦心去研究它呢,说不定它根本就不存在。所有确实存在的是行为,只有行为才是可以观察的,精神只是某种幽灵般的附属现象。所以人们骄傲地申明,心理学,那是一种研究行为的科学。当然,仍有些心理学家想要研究大脑里发生的事情,同时又想说他们的研究是客观和科学的,为此他们扩展了定义称心理过程也是一种行 为一虽然这么说在我看来有那么点蠢。你不可能既留着你的蛋糕,同时又吃掉它。 引自 8. 日记漫想 我只是想说,这种本能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对于一些人,可能是大部分人,它静静地躺在内心深处。而对于其他人而言,也许是被灾难危机触及内心,又或是被世俗生活不断攀升的压力挫败了志气,这种本能躁动着冒出表面来,入了他们的生活中。每当我想到这种本能的根本时,我都会想到荣格。他说过所有人类都分享着一个包含着古老的思想和主题的水池,这个水池代代相传,自从人类开化以来已逾数千年。这些典型的思维模式,这些人类智慧的模板,用梦境、用古代的神话和仪式清晰地证明了自己。它们是生存的路标、它们是无价之宝,因而人们将其永恒地烙入了意识里。它们是越过文化与历史界限的全世界的心理主题,也是荣格从他精神病人们看到幻觉时的胡言乱语中所得到的课题。远古的人们可以理解这些典型的象征并且运用自如,而现代人类却被科学和理性蒙蔽了双眼,将它们归入了潜意识里。唯有在梦境里它们会有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得以来到人们那天真的心眼面前。 引自 11. 流浪者 什么事都是有朝一日。任何重要的事,每一件我们期盼和渴求的事好像永远在未来的某一日等待着我们,就像是悬在我们鼻子前却总不可触及的胡萝ト。我们为了明天的成就而活,但是当我们到达了那里,又会有下个明天代替它等着我们去达到。每件事都是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而我们不断地奔驰在路上从未抵达终点。我们为此疲惫不堪,为此闷闷不乐。但是一我们不再注视着未来。那就一定是陷在了过去中在后悔、痛苦和望中不可自。明明过去与未来都不存在我们却总是被它们所车集捆绑,我们一生都在捕捉着无缥缈的假象。 引自 11. 流浪者 我很感谢鲍勃的关心,他是发自内心地为他人着想,比其他的医学生们要好多了。他将他的病人视为活生生的人类,而非是标本,在诊疗和用药的时候总喜欢和他们聊聊。比起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经验老到的医生来,他显得有点儿年轻和稚嫩,但这也许正是他的优势所在。其他有些医学生通过培养被灌满了浮夸而且自认全能的感觉一一更聪明、更重要、比普通人要优秀。他们被我们医学理想化的文化所熏陶,也被对终极救赎的无意识渴望所驱使着。人们总将他们捧上赞誉的高台,但是一旦他们失败了,我们又将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他们。其实医生和我们其他人一样,在生死面前都是无助的尘埃,而我们会那样做只不过是对这个现实的反抗罢了。事实上,医学生的培养之毫无魅力可言,他们都在医学领域尊卑等级的底端,甚至常常被当做二等公民来对待。 引自 12. 流言四散 人们努力想要得到更多的认同,因此努力变得更科学,或者更药学或者两者都是。随着对巴甫洛夫和斯金纳的崇拜日渐兴起,许多临床心理学家都转向了科学心理学的最终信条一一行为主义。忘却了对梦境,自由联想,精神分析里不可见的、一掠而过的主观要素的分析,与之相 反,却用客观经验来究可观测的、不确定的行为,包括怎样去改变它们。他们用电力将恋物癖变成了传统的性取向者,他们加固了视线交流的城墙还提高了他们的嗓音,他们把大把大把的巧克力扔到了任性的孩子嘴里。之后的一步则很合理,既然他们能够塑形明显的“外部”行为,那么为什么不能改变“内部”行为呢?比如说心理过程?只要输入生理反馈就可以了嘛。通过滴滴叭叭按一通机器,他们就能治好高血压、头痛、下颌痛、胆小,最后是引起人们行为的最基本的成分一一荷尔蒙和神经递质。然后,他们感到充满自信,大胆踏步迈入内科医师的世界。他们不再是行为修正”,现在那应该被称为“行为医学”和“生物心理学”。 通常,在接纳度这点上临床医师总是比不过科学的心理学家,他们的同僚提出的反对意见是不可抵抗的,比起其他所有通常的“软”社会科学来,在学术界对心理学有着更为广泛和固执的偏见。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师还有他们的同胞们,对他们而言,要相信研究人类的行为是科学的这一点非常困难,只有蛋白质、原子微粒和牛顿定律才称得上是科学的子。 引自 15. 心理学家 这也证明了科学一样可能是种崇拜,人们之所以相信是因为其他权威人士告诉他们这么去做,科学催眠了我们所有人来相信它的教义。它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崇拜,因为它是建立在假设之上的,那些从未也绝不会被彻底证明的假设上一然而,科学家们正是将对宗教级别的真诚信仰建在了假设中了ー一这种信仰是如此盲目和无条件,大多数的科学家对这些假设从来不会重新考虑,他们从来不去想他们可能是在流沙上建造宏伟的城堡。举个例子吧,科学家们假设字宙是有秩序的,存在着某种类似的连贯模式,因此引起一个效应的原因应是可识别的,也是有限的,并且这种宇宙秩序可以通过科学找到。这真的是真相吗,还是只不过是个信仰崇拜。 如果我举起一块石头,然后放手,那它就会撞到地板上。是什么引发了这个现象的发生?啊,根据科学思考答案显而易见,是“重力,或者还有人会说撞击声是由空气摩擦振动造成的。但是这真的是完整的解释了吗?难道没有更大的问题需要回答吗?石头为什么会存在呢?是何种地质条件最终造就了这块独特的石头?地板又是为何存在?是什么导致了地板出现,导致了将地板纳为一部分的大楼出现的呢?我在一开始又为什么要把石头举起来呢?是什么推动我想要用这个做示范呢?或者我在一开始的存在本身又是为何呢?难道不是这所有的因素、这些无限的原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交错才最终形成了石头掉到地板上发出撞击声这个结果的吗?它因为无限的原因而发生,是整个宇宙使之发生的。每件存在之物造成了它的发生,这正意味着根本没有所谓的“原因”。它发生仅仅是因为它发生了而已。 精神也是以同样的方式运作的,没有起因和结果,只是无尽的排列组合程式彼此环绕纠缠。每件事都是由多样和无穷尽的事物所决定的。弗洛伊德在他先驱的梦的研究中推断道,一个独立的梦一旦追到它的最根源都会向外膨胀成一个由没有边界的感觉、记忆以及相联事物构成的世界。梦正是这无穷尽的末端。 引自 21. 科学崇拜
5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