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地狱篇
《神曲》三部曲都以“群星”结束,表示向往光明之意。 神曲的开始时间: 1300年4月8日耶稣受难日(复活节前的星期五)为虚构的地狱、炼狱、天国之行的开始, 地狱第21章提到时间:到昨天,比此刻靠后五小时的那个时辰,这里这条路就已经断了一千二百六十六年了。【“昨天”指公元1300年4月8日耶稣受难日(复活节前的星期五);“现在”指马拉科达对维吉尔说话的时间,据推算,这是4月9日早晨7点钟。拱桥是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时发生的地震震塌的。耶稣是三十四岁时死的,也就是死于公元34年,下距但丁虚构的地狱之行的时间(公元1300)恰恰是一千二百六十六年。《新约·路加福音》认为耶稣死的时刻是正午,比早晨7点“晚五小时”。】 但丁认为,万物当中只有人既具有可毁灭的部分(肉体),又具有不灭的部分(灵魂),因此人生有两种目的:一是享受现世生活的幸福,二是来世享受天国永恒的幸福;上天规定由两个权威分别引导人类达到这两种不同的目的:皇帝根据哲学的道理,引导人类走上现世幸福的道路;教皇根据启示的真理,引导人类走上来世享受天国之福的道路,这两个权威都是直接受命于天,彼此独立存在的。 从字面上说,《神曲》的主题是“死后灵魂的状况”,“从寓言来看全诗,主题就是人凭自由意志去行善行恶,理应受到公道的奖惩”。 他写《神曲》是为了影响人的实际行动,也就是“为了对邪恶的世界有所裨益”,为了“把生活在现世的人们从悲惨的境地中解救出来,引导他们达到幸福的境界” 歌德在1826年写的一封信里,把但丁和意大利美术复兴时代联系起来:“(但丁)和乔托一样,主要是具有造型感的天才,因此能运用想象力的目光把事物看得那样清晰,从而能用鲜明的轮廓把它勾画出来,即使是最隐晦、最离奇的事物,他描绘起来,都仿佛是对着眼前现实中的事物一样”。 佛罗伦萨是波伦亚诗人圭多·圭尼采里(Guido Guinizelli)创立的“温柔的新体”诗派的中心。但丁和这个诗派的一些诗人互相赠答,并和诗派的领袖圭多·卡瓦尔堪提(Guido Cavalcanti)结成深厚的友谊。 贝雅特丽齐是福尔科·波尔蒂纳里(Folco Portinari)的女儿。全书的末尾说,作者经历了一番“神奇的梦幻”之后,“决定不再讲这位享天国之福的人,直到自己更配讲她的时候”,到那时,关于她要讲“人们关于任何一位女性都从未讲过的话”。这就是但丁写作《神曲》的最初的动机。 在长期流浪中,他慨叹自己不得不作为行旅,几乎是乞讨着,“走遍几乎所有说这种语言(指意大利语)的地方”,好像“既无帆,又无舵手的船,被凄楚的贫困吹来的干风刮到不同的港口、河口和海岸”。他深切感到“别人家的面包味道多么咸,走上走下别人家的楼梯,路多么艰难” ◆但丁的揭露与审判 12:那是奥庇佐·达·艾斯提,他在世上确实是被他的忤逆不孝的儿子害死的。【指斐拉拉侯爵奥庇佐二世。他是狂热的贵尔弗党徒,死于1293年,当时传说是被他儿子阿佐(Azzo)八世用羽毛枕头闷死的。但丁的目的显然是想郑重地揭发并证实这一事件。这是非常勇敢的行为,因为阿佐八世1308年才死。】 19:(教皇尼古拉三世)喊道:“你已经站在那儿吗,你已经站在那儿吗,卜尼法斯?”& 尼古拉斯三世:“但是我这样两脚被火烧着,身子倒栽着的时间,已经比他将要被倒栽着,两脚烧得通红的时间长了:因为在他以后,将有一个无法无天的、行为更丑恶的牧人从西方来,这个牧人该把他和我都盖上”【尼古拉三世预言卜尼法斯八世和克力门将来地狱,卜尼法斯八世死于1303年10月,1314年4月就被克力门五世接替,被倒插在洞穴里的时间还不满十一年;但丁质问他:你们把金银做成神;你们和偶像崇拜者有什么不同,除了他们崇拜一个,你们崇拜一百个。】 21:一个鬼卒反讽“那里(卢卡城)除了邦杜罗(买卖官职最严重)以外,每个人都是贪污犯”【1324年还在世,活着就被诗人写成入地狱的人物。】 33:我是阿尔伯利格修士,是提供罪恶之园的水果的那个人,因为我给了别人无花果,我就在这里接受海枣。……他对我说:“我的肉体在世上情况如何,我不得而知。这托勒密环里的罪人享有这样的特权:他的灵魂常常在阿特洛波斯使它离开以前,就落到这里来。为了使你更乐意从我脸上剥去这层玻璃般的眼泪,我要告诉你:灵魂刚一像我那样犯下叛卖罪,肉体就被一个恶鬼夺去,这个恶鬼以后就一直主宰着它,直到它的寿数已尽为止。他的灵魂就坠落到这样的井里。【阿尔伯利格曾被打耳光,佯言要与曼夫雷多父子言归于好,在别墅中摆下酒席,邀请他们赴宴,宴会将结束时,他喊道:“端上水果来!”一听到信号,挂毯后隐藏着的亲属和家丁们顿时跳出来,把客人杀死。这一事件发生后,当时人们就常用“阿尔伯利格的水果”来指暗算谋杀。“罪恶之园的水果”,意即罪恶之园里结的水果,因为那是背信弃义杀害宾客的信号。阿尔伯利格卒年不可考,但1300年但丁游地狱时,还在人世】 但丁一直向左下地狱,期间只有两次向右: 一次是在第六层地狱里曾向右转,从烧得灼热的石棺和狄斯城的城墙之间走过去; 一次是在第十七章,这次,因为左边是弗列格通河和它形成的瀑布,不可能向左转。 ◆第一章 太阳沉寂的地方:以声觉代替视觉构成隐喻(第五章:一切光全都喑哑的地方) 你要逃离这个荒凉的地方,就须要走另一条路:由于三只野兽(寓意:肉欲、骄傲、贪婪)尤其是母狼(寓意:贪婪)的障碍,不可能直接登上小山(寓意:个人和人类不可能获得现世幸福),必须走游历地狱(寓意:考虑罪孽的严重后果)、炼狱(寓意:经受磨难赎罪)、天国(寓意:获得来世永恒幸福的希望)的道路。 ◆第二章 & 活人但丁 第2章:白昼渐渐消逝,昏黄的天色使大地上的众生都解除劳役,唯独我一个人正准备经受这场克服征途之苦和怜悯之情的战斗【“一个人”,维吉尔不是活人,所以只有但丁】 第8章:我的向导上了小船,随后让我跟着他上去;我上去后,船才像装载着什么的样子 第12章:于是,我们就取路踩着那些石头堆下去,石头由于承受新奇的重量在我脚下常常滑动。 第23章:(两个鬼魂看到但丁,说)看来这个人喉咙直动,似乎是个活人 爱推动我,让我说话 人们只须怕那些有力为害于人的事物,其他的就不必怕,因为它们并不可怕。(亚里士多德的《尼可马克伦理学》卷三第九章) 如同受夜间寒气侵袭而低垂、闭合的小花,经微白的朝阳一照,朵朵在花茎上挺起、开放,我的萎靡的精神又振作起来。 ◆第三章 由我进入愁苦之城, 由我进入永劫之苦, 由我进入万劫不复的人群中。 种种奇异的语言,可怕的语音,痛苦的言辞,愤怒的喊叫,洪亮的和沙哑的嗓音,同绝望的击掌声合在一起,构成一团喧嚣,在永远昏黑的空气中不住地旋转,犹如旋风刮起的沙尘。 各重天都驱逐他们,以免自己的美为之减色,地狱深层也不接受他们,因为作恶者和他们相比,还会觉得有点自豪。 他们盲目度过的一生如此卑不足道,以至于对任何别种命运他们都忌妒。世上不容许他们的名字留下来,慈悲和正义都鄙弃他们。 如同秋天的树叶一片一片落下,直到树枝看见自己的衣服都落在地上一样,亚当的有罪孽的苗裔一见他招手,就一个一个从岸上跳上船去,好像驯鸟听到呼唤就飞过来似的。 泪水渗透的地上刮起一阵风,风中闪射出一道红彤彤的电光,使我完全失去了知觉;我像睡着了的人似的倒下了。 ◆第四章 深渊中聚集着无穷无尽的轰隆的号哭声。它是那样黑暗、深邃、烟雾弥漫,我无论怎样向谷底凝视,都看不清那里的东西。 此外,他们还给了我更多的荣誉,因为他们把我列入他们的行列,结果,我就是这样赫赫有名的智者中的第六位。 ◆第五章 犹如寒冷季节,大批椋鸟密集成群,展翅乱飞,同样,那些罪恶的亡魂被狂飙刮来刮去,忽上忽下 犹如斑鸠受情欲召唤,在意愿的推动下,伸展着稳健的翅膀,凌空而过,飞向甜蜜的鸠巢,同样,那两个灵魂走出狄多所在的行列,穿过昏暗的空气向我们奔来,因为我那充满同情的呼唤是如此强烈动人。 爱引导我们同死。 那一天,我们没有再读下去。 当这一个灵魂说这番话时,那一个一直在啼哭;使得我激于怜悯之情仿佛要死似的昏过去。我像死尸一般倒下了。 1.“在高贵的心中迅速燃烧起来的爱”注释: “温柔的新体”诗派对爱情的看法。圭多·圭尼采里的诗“爱总逃避到高贵的心里”,但丁的一首十四行诗的第一行“爱和高贵的心是一回事”,都表达了这种思想。 在《神曲》中,但丁改变了这种看法,认为爱既可以使人产生高尚的情操,也可以使人犯罪。保罗和弗兰齐斯嘉叔嫂相爱,由于不能以理性克制情欲,反而“让情欲压倒理性”,结果演成悲剧。 2.“那渴望吻到的微笑的嘴被这样一位情人亲吻”注释: 德·桑克蒂斯(1817—1883)认为,指的不是具体的嘴,而是微笑:“微笑是嘴的表情、诗意和情感,是某种空灵的东西,看到它在嘴唇间浮动,又仿佛离开了嘴唇,你能看到它,却不能触摸它。” ◆第六章 我们从那些被沉重的大雨浇倒的阴魂上面走过,脚掌踩在他们那似乎是人体一般的虚幻的影子上。 一件事物越完美,就越感到幸福,这样也就越感到痛苦。虽然这些受诅咒的人绝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完美,但是在最后审判后,他们期待着比现在更接近完美。(直接来源于托马斯·阿奎那斯对亚里士多德《灵魂论》的注释) 注释: 意大利但丁学家马佐尼(Mazzoni)指出:“政治上做好事和被打入地狱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宏观的范例……它说明政治上的美德是不足以使人得到永生的:单是人的智慧,善于为国立功的人的豪迈行为,当未受神的恩泽支持使之完善时,是不足以遏制个人的情欲的。”(《新讲稿》) ◆第七章 她及时把虚幻的荣华从一个民族转移给另一个民族,从一个家族转移给另一个家族,人的智慧无法加以阻挠;所以一个民族就统治,另一个民族就衰微,都是根据她的判断而定,这种判断就像草里的蛇似的,为人的眼睛所不能见。【他改变时候、日期,废王,立王,将智慧赐与智慧人,将知识赐与聪明人。 (但以理书 2:21 和合本)】 ◆第十章 我已经把目光对准他的目光;只见他昂首挺胸直立,似乎对地狱极为蔑视 注释:法利那塔·德·乌伯尔蒂(Farinata degli Uberti)。1216年,佛罗伦萨内部开始分裂成贵尔弗和吉伯林两个敌对的党派,乌伯尔蒂家族属于吉伯林党。1234年,法利那塔成为吉伯林党的首领。1248年,他领导吉伯林党战胜贵尔弗党,并把后者逐出佛罗伦萨。1251年,贵尔弗党返回家乡,斗争的烈火再次燃起,他失败后,和自己的家族以及其他吉伯林家族遭到流放。后来,他在锡耶纳组成全托斯卡那吉伯林联军,得到西西里王曼夫烈德的支援,在1260年蒙塔培尔蒂之战击溃佛罗伦萨贵尔弗军,胜利返回家乡,再次把贵尔弗党驱逐出去。1264年,他死在佛罗伦萨。 ◆第十二章 “有人认为,由于爱,世界常常变成混沌”注释: 古希腊哲学家恩沛多克勒斯认为宇宙的存在是由于四种要素(土、水、气、火)因互相憎恨而处于不和谐状态,一旦四种要素之间由于爱占了优势而出现和谐状态,宇宙就回归于混沌。但丁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一书中获得有关恩沛多克勒斯学说的知识。 “涅索斯”注释: 半人马涅索斯背赫拉克勒斯的妻子过河,因迷恋其美色而在渡河时情不自禁拥抱她,被赫拉克勒斯射中。涅索斯临死时,用谎言欺骗得伊阿尼拉,让她收集从他的伤口流出的鲜血,用这血来染她丈夫的内衣,说他穿上后,除她以外,就永远不会再爱别的女性。她不知这是毒计,照他所说的去做。赫剌克勒斯穿上这件有毒的内衣后,因疼痛难忍,自焚而死。涅索斯就这样“自己为自己报了仇”。 ◆第十三章 我是握着腓特烈的心的两把钥匙的人,我那样柔和地转动这两把钥匙去锁和开他的心,结果他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得参与他的机密 整个沙地上空飘落着一片片巨大的火花,落得很慢,好像无风时山上纷飞的雪花似的。犹如亚历山大在印度那些炎热地带所见的飘落在他的军队身上的火焰一样,落地后依然完整,为此,他采取了措施,让他的军队用力踏地,因为单独的火焰更容易扑灭:永恒的火雨就像这样落下来;沙地如同火绒碰上火镰一样被火雨燃起来,使得痛苦加倍。那些受苦者的手永不休息地挥舞着,一会儿从这儿,一会儿从那儿拂去身上的新火星。【火雨来源于《旧约·创世记》第十九章中的话:“当时耶和华将硫磺与火从天上耶和华那里降与所多玛和蛾摩拉。” 在一封伪托亚历山大致其师亚里士多德的信里,他讲到入侵印度时,降了一场特大的雪,他不得不命令兵士用力踏地开路。下了这场雪后,空中又降下火焰,他命令用衣服来扑灭飘落的火焰。大阿尔图斯的《论大气现象》一书中提到这封信,但他把信中所讲的两件事实混为一谈。但丁诗中这段话显然是根据他的说法。】 请问,那个巨大的鬼魂是谁呀?他似乎对于受火烧毫不在乎,面上带着轻蔑和凶恶的神色躺在那里,似乎火雨并不使他痛苦似的。” 那个鬼魂知道我向我的向导问的是他,就喊道:“我活着是什么样的人,死了还是什么样的人。即使朱庇特使他的铁匠累得精疲力竭,在我的末日,他曾在盛怒之下从这个铁匠那里拿到锐利的雷电把我击中,即使他像在弗雷格拉之战时那样呼喊:‘好伏尔坎,帮忙啊,帮忙啊!’使蒙吉贝勒的乌黑的锻炉旁其他的铁匠们一个一个的都累得精疲力尽,并且用他的全部力量向我投掷雷电,他也不可能对我实现称心如意的报复。 注释:卡帕纽斯,七将攻特拜的七将之一 ◆第十五章 我们遇到一队鬼魂沿着河岸走来,每一个都望着我们,如同黄昏时分在一弯新月下一个人望着另一个人一样;他们那样用力皱着眉头向我们凝视,犹如老裁缝穿针时凝视针眼一样 因为在酸的山梨树中间,甜的无花果树是不可能结果的 ◆第十八章 善良的老师不等我问,就对我说:“你看来的那个伟大的灵魂,他似乎不因为痛苦而流泪:他还保持着何等的王者气概呀!那就是凭勇气和智慧使科尔喀斯失去了公羊的伊阿宋。” ◆第二十一章 犹如威尼斯人的船厂里,冬天熬着黏糊糊的沥青,来涂抹已经损坏的船只,因为他们不能去航海了——代替航海这项工作,有的正给自己造新船,有的正用麻屑填塞已经航行多次的船只两侧的缝隙;有的正在船头,有的正在船尾钉钉子;有的正在造船桨,有的正在制船索;有的正在缝补前桅的帆,有的正在缝补主桅的帆——同样,在这下面的壕沟里,并非用火而是凭神工熬着浓稠的沥青,处处黏满堤岸的内壁。我看到了沥青,但没看到其中有什么,只看到沸腾而起的气泡,看到沥青全部膨胀起来,然后收缩,重新落下去。 注释:克罗齐在《但丁的诗》中指出,《神曲》中的比喻有三个类型:一种只是说明性的,例如用中世纪城堡的城壕和护城河上的桥作为比喻,来说明地狱里“恶囊”的地形、构造;一种是把想要说明的情况表达得更加鲜明生动的比喻,例如用老裁缝皱着眉头凝视针眼来穿针的情景比拟鬼魂们凝眸注视但丁和维吉尔的情景;还有一种比喻超出比喻的范围,自身成为一首小诗,例如威尼斯船厂的比喻。美国但丁学者辛格尔顿(Singleton)在他的英译本《神曲》的注释中指出:“这个比喻不像一些注释家所认为的那样,是另生枝节或者是作装饰用的,而是起加深第六行诗里已经存在的悬念和惊奇之情的作用。第一部分写出威尼斯船厂中沸腾的沥青周围繁忙劳动的场面。第二部分并无与此相比配的东西,除了沸腾的沥青,什么都没有。比喻的两部分不相对应这一点,是整个比喻的最有效力的特点;以这种方式显示出来的惊人的差别,使得读者的眼睛仔细观察‘黏糊糊的沥青’和‘它冒出的黏性的气泡’。”这些解释都很有启发性。 (一个鬼卒)他就把自己的屁股当作喇叭。 注释:迪诺·普洛文萨尔(Dino Provenzal)说:“如同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一样,但丁不避免写人性和生活的卑下部分;他以巧妙的寥寥数笔就把庸俗的事物用恰当的词语描绘出来。” 于是,我迈开脚步,急速来到他跟前;所有的鬼卒也都向前冲过来,我生怕他们不守约;从前我曾看到那些根据誓约从卡波洛纳退出来的步兵由于发现自己在那么多的敌人中间而产生这种恐惧。【将现实与虚构联合,突显虚构之真】 ◆第二十二章 “但我一吹口哨就会叫来七个,因为我们当中谁露出来时,谁就这样做,这是我们的习惯。” 卡尼阿佐一听这话,就翘起鼻子和嘴巴,摇头说:“听听他为跳下去逃走想出来的狡计吧!” 对此,那个诡计多端的人回答说:“我设法让我的伙伴们受苦,我可真太狡猾啦。” ◆第二十三章 我们沉默、孤独、没有伴侣,继续走去,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如同方济各会修士们走路一样 我的向导立刻抱起我来,如同母亲被人声喧嚷惊醒,看到身边燃起的火焰,抱起儿子就逃走,对他比对自己更关心,甚至顾不得停留一下穿上一件内衣 斗篷外面镀金,亮得令人目眩;但里面完全是铅,重得出奇 注释:伪善者在地狱里仍然保持着在人世间的虚伪的谦卑态度。斗篷外面镀金,说明他们是虚有其表的正人君子,里面是铅,说明他们的罪恶被善良的外表掩盖起来。诗中对伪善者的描写大概受到《新约·马太福音》第二十三章中耶稣的话的启发:“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你们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都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伪善者的灵魂穿着克吕尼派修士式样的斗篷,眼睛向下,缓步而行,像宗教节日僧侣们列队行进一般,这都说明诗中鞭挞的对象主要是伪善的僧侣和教士,这些人暗中在社会和政治方面作恶多端,危害极大。 一个像被钉十字架似的被三个橛子钉在地上的人【劝告杀死耶稣的大祭司该亚法】 ◆第二十四章 “现在你应该去掉懒惰,”我的老师说,“因为坐在绒毛上或者躺在被子里是不会成名的,无声无臭、把一生消磨过去的人在世上留下的痕迹,就如同空中的云烟,水上的泡沫一样;所以,你站起来吧;用精神来克服气喘吧,如果不和沉重的肉体一同倒下来,精神是战无不胜的 ◆第二十六章 正如普照世界者藏起他的面孔不让世人看见的时间最短的那个季节,当苍蝇让位于蚊子的时候,在小山上休息的农民看见下面那一道或许就是他收葡萄和耕地的山沟里有无数的萤火虫在闪闪发光:我一来到望得见沟底的地方,就看见第八条壕沟里到处闪烁着一团团的火焰,数量之多就像那些萤火虫一样。 在那里面受苦的是尤利西斯和狄俄墨得斯,他们就这样一起受惩罚,正如他们当初一起使神震怒一样;他们在火焰中为用木马伏兵计而痛苦呻吟,这一计为罗马人的高贵的祖先从那里逃出去开了大门。他们在那里为使用诡计结果戴伊达密娅死后仍然为哀悼阿奇琉斯而受苦,他们在那里还为盗走雅典娜神像而受惩罚。” “当我离开了把我强留在当时还没有被埃涅阿斯命名为卡耶塔的那个地方附近十多年之久的刻尔吉以后,对我的儿子的慈爱,对年老的父亲的孝心以及会使潘奈洛佩喜悦的应有的恩爱,都不能战胜我渴望阅历世界、体验人类的罪恶和美德的热情……(尤利西斯激励同伴继续前进)人生来不是为了像兽一般活着,而是为追求美德和知识。’……” ◆第二十八章 即使用不受束缚的语言并且经过多次叙述,谁又能把我现在看到的血和创伤讲得详尽呢?任何人的舌头都必然失败,因为我们的言语和记忆容纳不下这么多的事物。 我看见一个身体从下巴直到放屁的地方被劈开的鬼魂,甚至连桶底掉了中板或侧板的木桶肯定都没有他的伤口张开得那么宽。他的肠子垂到他的两腿中间;心、肝、脾、肺以及那个把咽下去的东西变成屎的脏口袋都露了出来 另有一个喉咙被刺穿、鼻子直到眉毛下面全被削去、仅仅剩下了一只耳朵的鬼魂和别的鬼魂一起站住,惊奇地注视,在别的鬼魂开口以前,先张开外部呈现一片红色的喉管, 一个被砍去双手的鬼魂在昏黑的空气中举起两只残臂,滴下来的血都弄脏了他的脸, 我确实看到了,而且现在还似乎看到一个无头的躯干像那一群凄惨的鬼魂中其他的罪人一样行走;他揪住头上的头发提着割下来的头,像手提着灯笼似的把它摆动!那颗头注视着我们,说:“哎哟!”他把自己给自己做成了灯,他们是二而一,一而二;这怎么可能,那只有制定这种刑罚者知道。 注释:手举头的是贝尔特朗·德·鲍恩(Bertran de Born),是佩里高尔(Périgord)郡和奥特浮尔(Hautefort)城堡的领主(佩里高尔郡在今法国西南部,当时隶属英国金雀花王朝),生于1140年以前,原是军人,后来出家做修士,1215年以前死在达隆(Dalon)修道院里。他是最早的和最著名的普洛旺斯抒情诗人之一,但丁在《论俗语》第二卷中称他为善咏战争的诗人,在《筵席》第四篇中赞美他的慷慨大方;他是英国国王亨利二世的陪臣,因为亨利原是阿奎丹(Aquitaine)公爵,贝尔特朗的领地在阿奎丹公国领域内。“幼王”指国王的长子亨利亲王,因为他父亲曾给他加冕两次。传说贝尔特朗曾煽动亨利亲王背叛他父亲,所以但丁把他放在地狱里;但是这件事在史书和贝尔特朗的诗歌中都找不到什么证据,只是早期普洛旺斯文传说中说,英国国王痛恨贝尔特朗,认为贝尔特朗是他儿子的邪恶的谋士,是引起他们父子之间冲突的祸首。但丁诗中大概根据这部传记的说法。 ◆第二十九章 奇异可怖的叫苦连天的声音犹如箭一般射中了我,引起了我的怜悯 注释:这两行诗直译是:种种奇异的叫苦声(像箭一般)射中了我,箭头是怜悯制成的。大意是:犹如铁制成的箭头射伤人体一样,箭一般的叫苦声用怜悯制成的箭头射中了但丁的心,也就是说,引起了他的怜悯。彼特拉克在一首十四行诗里创造性地使用了这个比喻(《歌集》第CC XLI首)。 他们的指甲搔落身上的创痂,好像厨刀刮下鲤鱼或者其他鳞更大的鱼身上的鳞一样。 Vana:这个词含义为“浮华”“爱虚荣”“愚妄” ◆第三十章 那耳喀索斯的镜子:指水 这种羞愧之情至今还在我的记忆中回旋。如同一个人梦见对他有害的事,在梦中愿意自己是在做梦,好像它并不是梦似的,渴望它真是个梦,我的情况也是这样,想为自己辩白,又说不出话来,实则我一直在为自己辩白,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样做 因为想听这种争吵就是一种卑鄙的愿望 ◆第三十一章 同一条舌头先刺伤了我,使我两颊染上红色,随后就给我提供了药;我听说,阿奇琉斯和他父亲的长矛也是这样,常先使人受伤,随后就给人治好创伤。 注释:意即但丁从奥维德的诗(如《变形记》卷十三)中得知,阿奇琉斯从他父亲珀琉斯手里继承下来的长矛有神奇的作用,刺伤人后,再一刺即能使伤口愈合。和但丁同时的意大利抒情诗人以及彼特拉克都常用珀琉斯的长矛来比拟诗人所爱的女性的目光和接吻既能造成又能医治爱的创伤。 如同雾消散时,视觉逐渐辨认出空中弥漫的雾气所遮蔽的东西一样,当我渐渐走近井穴的边缘,目光透过浓厚昏黑的空气望去时,我的错觉就消失了,恐惧就增加了;因为,如同蒙泰雷乔尼的环形围墙上碉楼林立一样,那些可怕的巨人使他们的半身形成了高耸在井穴周围的堤岸上的碉楼;直到如今,打雷时,朱庇特还从天上威慑他们。 “Raphèl maì amècche zabì almi”注释: 说这句话的巨人名叫宁录(Nimrod),“他为世上英雄之首。他在耶和华面前是个英勇的猎户”(《旧约·创世记》第十章),诗中根据这话把他描写成胸前挂着号角,但《圣经》中没有讲他是巨人。后来,圣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一书中提到宁录时,说他是巨人。但丁大概是根据他的说法。 据《旧约·创世记》第十一章中所说,当初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来到示拿地的平原上后,就动工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了传扬他们的名,免得他们分散在全地上。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做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于是,他就变乱了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结果,他们就被迫停工,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Babele)。”巴别即巴比伦。相传宁录是巴比伦第一代国王,所以中世纪人就认为巴别塔是他计划建造的。 关于宁录所说的Raphèl maì amècche zabì almi,早期注释家本维努托说:“这些词是没有意义的。……它们在这里只是用来表明他的语言任何人都不懂得,因为他的狂妄结果使世上的语言分为许多种。这就是作者的命意……”布蒂也说:“这些词没有什么意义。谁要把它们说成具有某种含义,就等于说作者自相矛盾。”他们的论断都很正确,因为诗中明明说:“别人谁都不懂他的语言。”近代有些学者仍然费尽心思来释读这些词,不仅徒劳无功,而且违背诗人的命意。 ◆第三十二章&三十三章 当他们抬起头来面向着我时,他们的眼睛原先只是里面湿漉漉的,这时泪水夺眶而出,一直流到嘴唇上,严寒使眼里的余泪冻结,又把眼睛紧紧地封住。 随后,我就揪住他脖颈子上的头发,说:“你一定得说出你的名字,不然,我就不让你这上面的头发留下一根。”接着,他就对我说:“即使你把我的头发拔光,我也不告诉你我是谁,即使你在我的头上跺一千下,我也不会向你暴露我是谁。” 我已经把他的头发绕在手上,并且拔去了不止一绺 一些注释: 亚瑟王的外甥摩德瑞德(Mordred或Mordret),他企图杀死亚瑟王,篡夺王位,在交战时,被“国王一矛刺穿胸膛,矛一拔出,日光就透过伤口从他身子这一边照到那一边,使他的影子上出现了一个破绽”(佛罗伦萨无名氏的注释)。事见中世纪法语传奇《湖上的朗斯洛》(Histoire de Lancelot du lac)。 对于这些罪人来说,哭本身就使他们哭不出来,因为他们仰着脸,眼泪一流出,就结成冰,把眼睑封住,泪水再也淌不出来,悲哀的情绪无法发泄,就回归内心,使痛苦变本加厉。 他狠狠地啃那个人的脑壳和其他部分,样子和提德乌斯在盛怒之下咬梅纳利普斯的太阳穴没有什么不同 注释1:提德乌斯(Tydeus)是围攻忒拜的七将之一,在和忒拜将领梅纳利普斯(Menalippus)交战时受了致命伤,临死前奋勇杀死了敌人梅纳利普斯,让战友们把首级递给他,随后就狠狠地用牙齿咬开脑壳,吞食了一部分脑髓(事见《忒拜战纪》第八卷)。 注释2:多诺拉提科(Donoratico)伯爵乌格利诺(Ugolino)大约于1220年出生在比萨的显赫的德拉·盖拉尔戴斯卡(Della Gherardesca)贵族之家,在比萨沿海地带和萨丁岛上拥有许多领地。比萨是传统的吉伯林城邦,德拉·盖拉尔戴斯卡是传统的吉伯林家族,但是,当乌格利诺看到贵尔弗党势力在托斯卡那占了上风时,就背叛了吉伯林党,于1275年和他的女婿——贵尔弗党首领乔万尼·维斯康提(Giovanni Visconti)阴谋使贵尔弗党在比萨掌权。阴谋败露后,乌格利诺遭到流放。1276年,在佛罗伦萨等贵尔弗城邦的支援下,他和外孙尼诺·维斯康提(Nino Visconti)一起返回比萨。不久,乌格利诺就建立了威信。1284年,他率领舰队对热那亚作战,在美洛利亚(Meloria)海战中败绩。战后,热那亚和卢卡及佛罗伦萨结成同盟,严重威胁着比萨。在这危急时刻,乌格利诺由于具有政治才能,作为贵尔弗党人又便于和各个敌对的贵尔弗城邦进行谈判,当选为比萨最高行政官。1285年,为了分化敌人,解除家乡所受的威胁,他把几座城堡分别割让给卢卡和佛罗伦萨。同年,他让外孙尼诺·维斯康提和他共同执政,以加强自己的势力,但是不久二人就发生了矛盾。1288年,同热那亚签订了和约,战俘被遣回比萨后,以大主教卢吉埃里为首的吉伯林党重新壮大,很可能再掌政权。在这种形势下,乌格利诺就顺风转舵,暗中同卢吉埃里达成协议,策划赶走尼诺。在卢吉埃里采取行动以前,乌格利诺先退避到自己的庄园,佯做与此事无关。尼诺见形势危急,向外祖父求援,遭到拒绝,被迫逃往他乡,结果,卢吉埃里出任最高行政官。他立即约请乌格利诺回城议事。乌格利诺信以为真,接受了约请。但他进城后,市民受卢吉埃里挑动,一齐起来反对他,指控他出卖城堡,把他和他的儿孙们一起关进塔牢,使他们活活饿死(1289年2月)。 他们以为我这样做是为食欲所驱使,顿时站起身来,说:‘父亲,假如你吃了我们,那给我们的痛苦会少得多:你给我们穿上了这可怜的肉体的衣服,你就把它剥去吧!’于是,我就极力镇静下来,为的不使他们更加悲痛。那一天和下一天,我们都一直默默无言。啊,冷酷的大地呀,你为什么不裂开呀?我们到了第四天后,伽多直挺挺地倒在我脚下,说:‘我的父亲哪,你为什么不帮助我呀?’他就死在那儿了;就像你现在看见我一样,我看见那三个在第五和第六天之间一个一个倒下了;那时,我的眼睛已经失明,就在他们身上摸索起来,在他们死后,叫了他们两天。后来,饥饿就比悲痛力量更强大。”【1.指饿死了 2.指吃尸体】 他说了这番话后,就斜着眼重新用牙咬住那个不幸的脑壳;他的牙咬在头骨上就像狗牙那样厉害。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