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4-7章 关于悲剧
悲剧和喜剧都是从临时口占中发展出来的。悲剧源自于酒神颂的临时口占,喜剧源自于低级表演的临时口占。
悲剧的发展演变、如何获得它自身的性质:埃斯库罗斯首先把演员的数目由一个增至两个,并减削了合唱歌,使对话成为主要部分。〔索福克勒斯把演员增至三。悲剧并且具有了长度,它从萨堤洛斯剧发展出来,抛弃了简略的情节和滑稽的词句,经过很久才获得庄严的风格。〕悲剧抛弃了四双音步长短格而采取短长格。他们起初是采用四双音步长短格,是因为那种诗体跟萨堤洛斯剧相似,并且和舞蹈更容易配合;但加进了对话之后,悲剧的性质就发现了适当的格律;因为在各种格律里,短长格最合乎谈话的腔调,证据是我们互相谈话时就多半用短长格的调子;我们很少用六音步格,除非抛弃了说话的腔调。至于场数的增加和传说中提起的作为装饰的其他道具,就算讨论过了;因为一一细述就太费事了。
关于悲剧的“长度”与“羊人剧”的重要注释:“悲剧并且具有了长度”句中的“长度”或解作“宏伟性”。这句意思不明白,或解作:“悲剧抛弃了简略的故事而获得长度,并抛弃了滑稽的词句;由于悲剧是从萨堤洛斯剧发展出来的,所以经过许久,它才获得庄严的风格。”此段疑是伪作,特别因为亚理斯多德刚才说过,悲剧是从酒神颂发展出来的。亚历山大里亚的学者们曾否认悲剧是从萨堤洛斯剧发展出来的。萨堤洛斯意即“羊人”,羊人年轻,是人形而具有羊耳和羊尾。此外还有塞勒诺斯(seilenos),意即“马人”,马人年长,是人形而具有马耳和马尾(与通常所说的马身人头的马人肯陶洛斯有区别)。羊人和马人都是酒神狄俄倪索斯的伴侣。萨堤洛斯剧是一种笑剧,剧中的歌队由羊人或马人组成。最初的萨堤洛斯剧是“羊人剧”;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萨堤洛斯剧则包括“马人剧”在内(当日的雅典剧作家把“羊人”和“马人”混在一起使用,因此“马人剧”也称为“萨堤洛斯剧”)。
史诗和悲剧的对比:相同之处在于都用“韵文”摹仿严肃的行动,篇幅都长;不同之处在于,史诗纯粹用“韵文”,且是叙述体(应当是和“代人物说话”作区分,悲剧都是“代人物说话”,所以不看作是叙述体),且长短上,悲剧原来也和史诗一样不受时间限制,但后来悲剧力图在一个白天之内演完,即“三一律”中的“时间整一律”。
悲剧性质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完整,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所谓“头”,指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但自然引起他事发生者;所谓“尾”,恰与此相反,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常规自然的上承某事者,但无他事继其后;所谓“身”,指事之承前启后者。所以结构完美的布局不能随便起讫,而必须遵照此处所说的方式。情节也须有长度,就长度而论,情节只要有条不紊,则越长越美;一般的说,长度的限制只要能容许事件相继出现,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能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就算适当了。
【重要的注释:有些古希腊悲剧(例如欧里庇得斯的《伊菲革涅亚在陶洛人里》中的主人公的处境由逆境转入顺境。古希腊人对悲剧的概念着意在“严肃”,不着意在“悲”。】
悲剧艺术的六个必然成分:言词和歌曲是摹仿的媒介,形象是模仿的方式,情节、性格、思想是摹仿的对象。1、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最重要的成分,因为悲剧摹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生活、幸福。情节包括“突转”和“发现”,这是使悲剧惊心动魄的地方。2、性格:决定剧中人物的品质,人物不是为了表现“性格”而行动,而是在行动的时候附带表现“性格”。悲剧作品可以没有“性格”。3、“思想”:使人们说出当时当地所可说、所宜说的话的能力,属于伦理学或修辞学范畴。4、言词:占第四位。5、歌曲:占第五位,最为悦耳。6、“形象”:最缺乏艺术性,跟诗的艺术关系最浅,指演员的装扮、服装面具制造的艺术等。
枕前冰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诗学》第4章 关于诗
诗的起源有两个原因,都是出于人的天性:一是人自孩提就有摹仿的本能(人和禽兽的分别之一,...
-
《诗学》4-7章 关于悲剧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