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现代知识分子岗位意识的确立:《知堂文集》
紫虎
读过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陈思和用“广场”把30年代文学分成两类——以鲁迅为代表的激战启蒙类型,和以周作人为代表的爱智务实类别,这篇主要讲的就是后者。
广场的概念需要从传统的“庙堂”来理解,它是新文化中的庙堂,朝廷被政府取代,庙堂自然被广场取代。周作人一脉就是从广场退出,进入民间工作里的爱智派,这里又有两个新词,“民间工作”是陈思和的发明,爱智则是周作人对希腊的引用,因为是陈思和的书,我只记忆他提出的概念。
民间工作有着职业化的务实特点,再加上陈思和说它是对士大夫庙堂意识、对以知识分子为中心的启蒙广场意识的解构,“回到普通的民间社会,去寻求和建立以劳动为本的工作岗位;其次是要承认,他在普通岗位上的精神劳动有足够的加之,可与庙堂的经国济世相提并论”。于是,我们可以知道自觉进入民间工作的爱智派们其实是摒弃了传统知识分子的士大夫身份,也就是放弃了知识特权与政治特权,进入了公共领域,转化为现代知识分子,这是种现代化平等化的进步思想,对爱智派更进一步的,是后来大力推行的解放区“到民间去”文学活动。
7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