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情绪化小孩的心智状态
界限侵犯清单 1.被告知你应该有怎样的感觉,你想要什么,或应该怎么做?2。你的约会对象迟到,或者有人没有遵守你们彼此之间的承诺。3。你的感觉受到否定。例如有人告诉你:“你不需要有那样的感觉。”“你为什么害怕呢?没有什么好怕的嘛!”4。你遭到耻笑、嘲弄。(除非彼此之间具有相当程度的爱和信任,否则嘲弄的行为通常是具有伤害性的。)5。被看成一个小孩,如同被赐予恩惠一般对待,或者对方以高姿态跟你说话。6。当你说话时,被忽略、插嘴或打断。(除非对方本身愿意,否则我们不能要求任何人给我们注意力;但是如果他已经给1了我们注意力,我们就可以期待是全然的注意力。),7。你身体的空间没有得到尊重。例如某人没有经过你的同意就与擅自拿走你的东西,或者借了你的东西而没有归还。当8。某人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或者总是要拥有最后的决定权。9。你的拒绝没有受到尊重。单人10。受到暴力或者威胁(要离开、惩罚、伤害你)的虐待。这种暴力会以任何形态出现,像是口头上的、能量上的或是身体上的。个动小11。被索求。12。被以愤怒、罪恶感、期待、情绪化、无助、生病、性的方式支配着。基13。不正常的性行为(大人对小孩),或是性行为过程中没有受 到敏感的对待。但是,14。被施以压力、批评、批判、藐视。15。被给予未经请求的忠告. 引自 第四部分 重拾主导生命的能力 我们的情化小孩渴望着爱,无论这份爱是多么的微弱;但是,身为一个成人,我们没有办法过着失去尊严的生活。要破除对受创小孩的认同,我们必须学习选择尊严胜过那丁点的爱,即使那意味着必须面对孤独的生活。 引自 第四部分 重拾主导生命的能力 当侵犯的行为发生时,我们开始有所辨识,感受着内在的害怕,同时为自己设下界限。有时候,只是一个清晰的响应,而没有任何反弹行为。但是,它并非线性的发展。 引自 第四部分 重拾主导生命的能力 生命能量无法自然流动的状况,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像是健康的问题,性方面的障碍,亲密关系上的困难。我们会很容易就变得易怒、反弹、防御、隐藏侵略、善于政治手腕、持续地和别人作比较。 引自 第四部分 重拾主导生命的能力 当内在成长到了某个阶段,我开始承诺让自己表露情感而不再压抑,同时允许自己冒险展现出过去失去的狂野和自由,说出过去吞咽下去的话语,在自己想要的时候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做爱,以过去不允许自己的方式冒险,并且把自己展现出来,让自己暴露出来而不是隐藏,留意到自己是如何隐藏于讨好、安静、拯救者以及彬彬有礼的角色之后,也就是让自己过着真诚的生活,同时不论多害怕都冒险去经历崭新的事物。 引自 第四部分 重拾主导生命的能力 从压抑到表达到接 。的内第一阶段:对于压抑状态的党察内可自 (1)观照你对于自己的感觉和能量的批判。 (2)观照你受到了激怒。 (3)观照你的抱怨和放弃感 第二阶段:开始能够表达 (1)找到一个表达释放情绪的安全空间。 (2)对自己承诺,会让自己冒险地在言语上、性欲上、能量上作表达。人 (3)允许能量在没有压力之下自然地呈现。 第三阶段:接纳感觉于内在 (1)学习与内在的感党和能量在一起,而不给予批判或压力。 (2)自己的感觉和情绪再也不是不由自主地受到情绪化小孩的 掌控,而是能够选择是否表达出来。(3)经由观照自己情绪和能量的本然自发性流动,我们回到了内在的家里,感受着自己独特的情结体。 引自 第四部分 重拾主导生命的能力 我们不只被制约扮演某些角色以满足他人的期望,), 我们同时也被教导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定义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下的工を迎这造成了无止境的枷锁。 引自 第四部分 重拾主导生命的能力 我们清楚了这一切,知道我们有权利拥有自己的空间,同时面对因此而产生的恐惧,这支彼此反弹较劲的舞蹈也就结東了。这样的过程有关于我们自己,我们的恐惧,学习并且重视自己真实的需要与渴望,同时重拾冒险的勇气。 引自 第四部分 重拾主导生命的能力 为了要卸除对内在被吞没受创小孩的认同,我们还必须冒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时感受着这个过程所触动的恐惧。 引自 第四部分 重拾主导生命的能力 我经常听到我的师父谈及孤单和孤独之间的不同。他向我们说明,孤单是一个黑洞,一个令人害怕的负面空间;然而孤独是我们的本性,他描述这个现象是静心空间的圣母峰。在我探索自己被遗弃的创伤之前,我对他的描述完全无法理解。 现在我明白了被剥夺和空虚的感觉是内在情绪化小孩的感觉和想法,而且可能一直会存在。它可能随时被触动,但是我已经拥有足够正面的孤独经验,来支持我明白那个孤单的感觉终会过去。孤独,就我的经验,可以是极度的喜悦,同时带点苦味的甜美,然而它没有孤单的那种恐慌或绝望感,它只不过是纯粹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引自 第四部分 重拾主导生命的能力 如果我们能在创伤被触动的每个片刻,与那份恐惧与惊慌的感受待在一起,它就会被疗愈,同时发展出更多的内在空间来面对每一次新的触动。经由在恐惧或伤痛出现时穿越它们,我们会慢慢变得不再那么容易受到内在情绪化小孩的主导。 我发现,穿越被遗弃的创伤,是让自己能够创造出爱的生活的基本要素。 引自 第四部分 重拾主导生命的能力 同时能让他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受到引导、支持甚至是处罚,但是以带着很多的爱与宽容的方式,所以小树的成长环境应该是充满着爱,以及信任自己的能力与判断的氛围。如果缺乏了这份内在的爱与信任,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学着以补偿或是妥协的方式,来迎合那些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标准;我们也因此而学会了听从别人而不信任自己,长大之后就变成了内外法官批判声音的奴隶。 引自 第四部分 重拾主导生命的能力 要发展健康的内在引导声音,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内在指引”,我们需要的是合乎我们个体性的弹性规范与合理准则,基于爱的价值观念,坚定而充满着爱的界限,以及持续的鼓励来学习信任自己。 引自 第四部分 重拾主导生命的能力 惊吓可能发生的主要层面 1。性方面的向题:无法解释的恐惧,做爱时的焦虑、早泄、性无能、无法达到高潮、性器官的疼痛。 2。对于对质、愤怒、处罚、挑剔的恐惧。 3。自我表达和创造力上的障碍。 4。感觉冻结,或是缺乏喜悦与热情。 5。孤立自己,对亲密与社会行为感到恐惧。 6。难以冒险,对新环境与新情境感到恐慌。 引自 第四部分 重拾主导生命的能力 人我们过去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只是暂时被搁置于觉知的后备厢中,出等待着适当的人与时机来启动它们;因为它们不会消失,只是受到压抑与否定。 引自 第四部分 重拾主导生命的能力 持续地叛逆,通常是比垮下来更健康的反应,因为那当中具有能量,而能量允许我们成长,突破严厉法官的暴戾。 引自 第四部分 重拾主导生命的能力 与羞愧感同在,当你觉得羞愧时是怎样一种情况? 1。那是什么样的一种感? 2。当进入了羞愧的幻境,对你而言,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3。你认为别人会怎么看待你? 4。你又是怎么看待自己的? 5。你想从人那里得到什么?(你越能识别出羞愧的状态,你就越能够对它卸除认同。) 四、保持距离 你可以想到某些真正让你感到高兴的活动吗?或是某些让你感到快乐的情境?对自己描述这些感受(这是你的本质状态)。 引自 第四部分 重拾主导生命的能力 意思是一个具有深度灵魂而能成为典范的人。谁能对这样的价值观有所异议呢?而真正的题在于,当我被灌输这样的观念时,是带着这是生存唯一的方式的强烈讯息。所以,我们必须学习找到属于自己的标准和价值观。 补偿行为有很多种,像是努力地表现,试图造成别人对自己的好印象,争权夺利,等等。我们学习并且认同于那些让我们觉得自己很好的角色,然后依附于这样的角色扮演,来让自己可以不用感觉潜伏的羞愧感。这所有的补偿行为都是非常无意识而机械化的,它们源自孩童时期,当这个小孩学习应付严苛批判声音的生存机制时。它造成了内在无比的压力,因此,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就变得精疲力竭、上瘾或沮丧。 引自 第四部分 重拾主导生命的能力 严厉法官呈现的方式 1。内在的声音与压力、批判、批评的感觉。 2。对自己严厉的标准、理想、道德要求。 3。外在的声音(投射于权威、朋友、情人等)。 4。对他人的批判、评断、批评、正义凛然、道德要求。 引自 第四部分 重拾主导生命的能力 二、对补偿行为的觉知 你过去是如何面对自己的羞愧的,现在又是如何面对的呢?你又是如何面对自己的恐惧的? 1。对你自己:你会假装那些感觉不存在吗?你会批判自己,让自己垮下来?还是会催促自己快一点,更努力一些? 2。对其他人:让自己抽离,而躲入自己的世界里?进入争执或攻击?试着去讨好、取悦对方?自我防卫? 3。找到一些方法让自己分心,比如借由某些药物或是活动? 引自 第四部分 重拾主导生命的能力 当还是小孩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原始需求。如果这些原始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就会持续地生活在,因需求被剥夺而导致匮乏的状态中。这样的乏是一种内在能量上的黑洞,渴望着被填满。 引自 第三部分 情绪化小孩的内在体验 羞愧感最具杀伤力的部分,就是它切断了我们对自己的感觉。它切断了我们和自己的中心的联结,让我们感觉不到归于内在中心的感受。 引自 第三部分 情绪化小孩的内在体验 当我们强悍的一面批判内在敏感面的恐惧时,内在的敏感面就会隐藏起来,或者,以暗中破坏的方式来报复,于是,造成了一场内在的战争。 引自 第三部分 情绪化小孩的内在体验 这是我的羞愧感而已,并非我现在真实的自己,我觉得强壮,有说服力。 我选择走出幻境,观照并感觉着它。我把它抛给宇宙,同时以我自己的生命洞见来持续我的人生。 引自 第三部分 情绪化小孩的内在体验 有人曾经问我的师父,一个人要如何和自己内在“是的空间”再度联结。他的回答是:这个“是”的感觉是我们的本性。通过学习观照负面的头脑,而不去批判或是尝试作任何改变,这份自然的“是”的本性经验就会自己发生。 引自 第四部分 重拾主导生命的能力 定位出羞愧所在 1。性能量,如潜力、高潮、兴致、恐惧。 2。✔️身体和外表,如外形和个子大小、魅力、年龄、穿着。 3。✔️生存,如赚钱的能力、安全感。 4。感觉,如是否能感觉到悲伤、敞开、敏感。 5。✔️力量,如伸张自己,是否能感觉并且表达愤怒,知道并能表达出自己所想要的,或是变得不负责任、懒散、垮下来、被恐惧所主宰。 6。喜悦,如自发性的能力,或是过于严肃、责任感太重。 7。✔️创造力,如了解并能表现出自己的天赋。 8。✔️清晰度,如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清楚自己生活中的优先级。 引自 第四部分 重拾主导生命的能力 不同形态的内在黑洞 1。觉得自己是人家不要的、遗弃的。家 2。没有感觉到自己是特别的或是受到尊重的。 3。不信任自己的感觉。 4。缺乏自发性的动机。 5。对生存的深度恐惧。 6。对碰触和亲密的强烈需求。 7。缺乏学习的动力。 8。努力想得到爱和注意力。 9。完美主义及自我批评。 10。觉得被吞没、控制。 引自 第三部分 情绪化小孩的内在体验 外层别人与我们相识时可能会看到并且借此对我们有所认识的五种面貌 1。反弹与控制( Reaction and Control) 需求不被满足,认为对方迟早会伤害自己,控制对方来保护自己,导致冲突,期待落空,误解和权利游戏以及痛苦。 2。期待与任性( Expectation and Entitlement) 期待对方消弭他内在不舒服的感觉和恐惧。我们经历了太多失望,以至于放弃所有的期待,而那些期待仍然存在着,蛰伏于情绪化小孩的渴望里。 而对某些人来说受到压抑的隐性期待,则是隐藏于否认与伪装中。 3。妥协( Compromise) 当处于恐惧与羞愧的小孩状态时,我们会让自己或者妥协让步的生活。内在的羞愧感和恐惧,让我们担心害怕别人会怎么看待我们,造成自己在生活中不断地妥协,也因此和自己的力量与自信心失去了联结。更糟的是,我们越来越不信任自己的想法,感觉和直觉。简单的来说我们变得不是为自己而活,而且为他人而活 4。上瘾行为( Addictiveness) 缓解焦虑和恐惧 5。幻想( Magical thinking) 情绪化小孩无法如实接受事物,所以他会将情况理想化,他需要感觉到身边的人和生活中的一切都以特定的方式运作,他才能感到安全,并且确保他内心世界的秩序。所以他总是想象一切都能如他所愿。 深层的情绪化小孩的内在感觉 1。恐惧与惊吓( Fear and Shock) 2。羞愧、罪恶感与不安全感( Shame, Guilt and Insecurity) 3。需求与空虚感( Neediness and Emptiness) 4。伤心与悲痛( Sadness and Grief)5。不信任感与愤怒( Mistrust and Anger) 引自 第1章 情绪化小孩的心智状态 由于我们在孩童时期受到过创伤,所以当处于孩童的创伤状态时,我们感受不到自己生命的自由或是自然流露的能量;相反的,我们体验到的自已充满羞愧,没有价值,卑微,而且充满悲伤、愤怒和不信任感。我们内在感受不到自我满足感;相反的,我们觉得空虚和绝望,渴望有个人能够填满自己空虚的心灵。因此,我们不由自主地不断向外寻觅,希望能够借此来让自己好受一些。 引自 第1章 情绪化小孩的心智状态 了解了情绪化小孩的心智状态,我们会发现它占据了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情况。我们开始理解自己是用什么方式在反弹,为什么要反弹,为什么内在有那么多的恐惧,为什么那么渴望得到爱和注意力,那么难以允许另一个人靠近,内在为何有那么多的羞愧和不信任,那么的焦躁不安,那么难于表达、展现自的能力、性能量、创造力。 引自 第1章 情绪化小孩的心智状态
106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