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游记汇总
书中提到不少游记,简直可以当做经典游记指南来看,所以稍稍整理如下: 1. 保罗•萨罗佩克(Paul Salopek)“走出伊甸园”(Out of Eden Walk)计划。保罗计划用7年时间走完“人类大迁徙”的路线:从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到南美的智利火地岛。他从2003年1月23日开始行走,至今仍在路上。这是《国家地理》关于此计划的网页: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org/projects/out-of-eden-walk/#section-1;也找到了相应的中文网页,应该是热心的网友翻译的:http://blog.sina.com.cn/u/3173254920。 2. 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同查理一起旅行:寻找美国》(Travels with Charley: In Search of America),这书大陆已有几个出版社出版,名字也有好几个,但译者都是同一人。 3. 比尔.布莱森(Bill Bryson )《林中纪行》(A Walk in the Woods )。比较奇怪,上海译文出版了一套『布莱森旅行随笔系列』,偏偏没有收这本书,倒是接力出版社在2012年翻译了这本书,只是名字改为了《偏跟山过不去》。 4. 路吉.巴兹尼(Luigi Barzini)《北京到巴黎》(Peking to Paris),记录1907年五个车队参加跨越欧亚的汽车拉力赛,书中对这本书做了大段的引用,从内容看是本很有意思的书,不知为何至今还没中译本。 5. 罗瑞•斯图尔特 (Rory Stewart)《寻路阿富汗》(The Places in Between),这是作者最为推崇的一本游记,曾写过万字长文来评介,我感觉在写作手法上,罗新也有向此书借鉴。此书有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译本,另外还有一个台版,是麦田出版的,名字为《夹缝地带》,书名更加贴近原文。 6. 鸟居龙藏《蒙古旅行》《满蒙古迹考》,这二书本有民国时的译本,但49年后没有重印过,不过电子版比较容易找到。 7. 鸟居君子《土俗学所见之蒙古》,这是鸟居龙藏夫人的著作,内蒙古出版社有译本,名为《从土俗学上看蒙古》,但从页数上看应该是个节译本。作者对这本书的评价比鸟居龙藏的书要高,认为鸟居龙藏的是『过时的民族志调查材料』,而此书才是『有意思的田野记录』,应该是记录了更加丰富的生活细节。 8. 威廉.达尔瑞坡(William Dalrymple)《在上都:一次追寻》(In Xanadu: A Quest),暂无中文版。 此书讲述1986年威廉和他的小伙伴追随马可.波罗的路线,从塞浦路斯出发,经以色列、土耳其等国进入中国新疆,再从兰州等地到达上都。 9. 罗宾.戴维森(Robyn Davidson)《足迹》(Tracks),有重庆出版社的中文版,名字改为了《沙漠驼影》。讲述戴维森独自一人从悉尼出发穿越澳大利亚的内陆沙漠,她费时9个月,行程共计2700公里,终于到达澳大利亚西海岸。此书和比尔.布莱森的《林中纪行》都拍成了电影,均值得一看。 10. 罗伯特.柯曾(Robert Curzon)《亚美尼亚》(Armenia),无中文版。讲述柯曾在1842-1843年代表英国参加划定奥斯曼与波斯边界的经历。 11. 威廉.盖洛(William Edgar Geil)《中国长城》(The Great Wall of China),此书是盖洛于1908年考察长城后写的一本著作,有山东画报出版社的中文版,此外盖洛还有《扬子江上的美国人》、《中国十八省府》、《中国五岳》等书,都有中文版。 12.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穿墙而行》(Walk Through Walls),这算不了一本游记,而是阿布拉莫维奇的一部自传,阿布拉莫维奇是一位行为艺术家,在书中她回忆了1988年她从山海关向西,她的男友乌雷从嘉峪关向东,二人最终在二郎山相聚而分手的一次意味深长的行为艺术。此书有中文版,但不是大陆出版的,名字改为了《疼痛是一道我穿越了的牆》。 13. 贝亚德.泰勒(Bayard Taylor)《步行的风景;或,带着背包与手杖所见的欧洲》(Views A-Foot;Or, Europe Seen with Knapsack and Staff),此书没有中文版,泰勒还有二部和中国相关的游记:《Travels in Cashmere, Little Thibet and Central Asia》,《A Visit to India, China, and Japan》,可惜均无中文版。 14. 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Reinhold Messner)《戈壁:我心里的沙漠》,原著为意大利文,无中文版。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