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甄與王源
潛書勸學篇曰:王昆繩(源)為人敏達,善為文章。唐子樂與之遊,一日告之曰:子曷學道?道非異也,智者視為高遠而不可求,愚者視為迂闊而不肯為,烏知道者,其中無苦難之事,有便安之利,不入其中則已,一入其中,卽嘗其味,天下之物,無有如其甘美者。何以見其然也?處世多憂患,遇人多不良,卽才智足以御之,以苟免於今之世,其身亦大勞矣,其心亦甚苦矣。學道則不然,無入而不自得,正己而不求於人,雖有憂患不改其樂,雖遇不良無傷於已,終其身處於安宅之中,行於坦道之上,雖美色鄭聲,不足以喻其娛樂矣。天下之便利有如斯者乎?王子改容曰:子之言誠是也。 引自 劝学 王源(1648-1710)字昆绳,一字或庵。康熙三十二年举人。早年喜好任侠言兵。初从魏禧学为古文。晚年师事颜元。与刘献廷、李塨最为知己。喜谈前代掌故、古今兴亡之故。有《平书》《居业堂集》。写古文推崇秦汉。五十岁以后,云游四方,客死山阳。魏禧(1624-1681)字冰叔,一字凝叔,号裕斋,又号勺庭先生。唐甄与魏禧熟识。魏禧赞叹其书为周秦之书也,五百年无此文矣。资料:即谓此书“诋诬烈皇”“种种悖谬”而拒绝为唐甄撰写墓志的王源,亦谓“其论学、论兵诸篇,卓识伟论,非近代所有”(《书唐铸万<潜书>后》)。
王昆繩(源)書唐鑄萬潛書後見居業堂文集頁九五二
烈皇帝以仁儉英勤之主。遭家不造。慘徇社稷。亙古未嘗有。無論稍有人心者莫不痛悼流涕。即盜賊亦無或從而詆之者。獨從賊之徒為賊草偽詔。有獨夫授首之語。因而降賊諸叛暨逆案羣姦與其徒。肆為訕謗且筆之書。總無事實。而草野無知或為所罔。先君子痛之憤之。著崇禎遺錄以辨其誣。源嘗上之史館。近亦頗知流言之為偽矣。
夔州唐鑄萬。名大陶。順治丁酉科舉人。為長子知縣十月而罷。而自述其先亦世受國恩。變後亦有仗節死義與高蹈不仕者。乃於其所著潛書中盛毁烈皇。暗目為獨夫。似與從賊之徒相倡和者。又謂遇難諸臣不必死。死為過。又謂亡國之罪在君不在臣。以為罪在臣者皆溺於忠孝之言也。種種悖謬真不可解。子曩聞其潛書甚佳。未之見。又聞其高岸。寡許可。而獨賞予文。及其歿數年。予友楊耕夫(賓)及其壻(婿)王聲宏(聞遠)以其書贈予。而請予誌其墓。子讀之。初見其論學論兵諸篇。卓識偉論。非近代所有文,亦駕唐宋而上。為之狂喜。誌墓之文鬱勃洋溢於胸不可遏。及見詆誣烈皇。屢著於篇。遂廢然髮指。不敢應其請。儻早見崇禎遺錄。或不致此乎。惜哉。然予知其文必傳。恐聖明被其誣而又無人為之刊削之也。不得已書此以折其悖且妄。而與天下後世其見之。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106801&page=952#%E9%93%B8%E4%B8%87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