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批判】《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第一章马克思如何发明了征兆?1-3节
内容总结:
1-3节:
商品形式是马克思发现的一个征兆。
商品表现出来的形式是商品价值,似乎是有偶然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但我们不妨假设商品是背后有更深层次的意义。马克思认为这背后是人的劳动。
商品是由劳动产品商品化而来。
劳动产品的商品化,实际上就是特殊现象的抽象化过程,
这一抽象过程显然是先验的独立于所有的实证内容,但又显然是依赖于某种病理性的经验。
这就是佐恩雷特尔,所谓“真实抽象”的现象,即发生在有效商品交换中的抽象行为。在先验哲学中不存在它的本体论地位。他是主体内的先天存在,却又具备浓厚的外在性与主体间性。
在精神分析中,它被归为无意识。
劳动产品作为其物质客体来说是真实的,拥有着不可辩驳的使用价值。但真实抽象而来的商品并没有直接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建立在对交换有效性的确信。而人们对交换有效性的确信来自于交换有效的事实。
也就是说真实抽象建立于真实,真实建立于对真实抽象的相信。私人生产社会化建立在人们对交换真理性的误认,或者说盲从。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受到实用唯我主义的驱动,虽然知道虚假,但假装真实。
这种假装的真实,好像大家暗中签订的契约,是永远存在的,如同不生不灭的货币,是崇高的客体。它诞生于符号之前,又依赖于某个符号性的权威来担保。
而这就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虚假意识,也是虚假意识支撑的社会本身。而征兆就是在这个一致性当中的崩溃点,意识形态的普遍性借由这个特殊的点而存在,也会因为这个特殊的点而走向其反面。
比如说等价交换的原则。商品的普遍化,生产带来了名为劳动力的新商品,而劳动力这种商品的使用会创造剩余价值。于是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看似等价,却充当着剥削之形式。于是等价交换的普遍性,就从内部被否定了。
马克思认为社会当中的这一悖论性的因素,正是无产者。
批判:
弗洛伊德说的征兆,是指的那些被自我与超我压抑的无意识本我的欲望,通过某些微不足道的表象显现出来。梦,口误,神经症都是征兆。
而在这里把弗洛伊德的征兆与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所提到的崩溃点联系起来,其实是一种短路。
通过这种短路把精神分析从主体性引到主体间性上。弗洛伊德的征兆只是主体的征兆。而马克思的征兆,是符号系统的征兆。
他们都彰显了一种无法消解的创伤性的内核。我觉得除了这一点,这两种征兆没什么关系。
可能这也是齐泽克的笑话之一,两个没什么关系的东西放在一起。或者说他们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弗洛伊德的征兆只是用来证明无意识的存在,而精神分析中马克思的征兆,则是用来证明无意识是由他者的语言建构起来的。
但这还是解释性的东西。笃定这一想法也是一种独断论。
并且以上的推论都建立在一种例外逻辑上。符号系统存在例外,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被符号化,总有一种创伤性的剩余存在。所有的系统也都不完备,它总是临时性的,总有内部的矛盾能够将其推翻。
但这是毫无证据的先验假设。
唐枫燃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章节批判】《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第一章马克思如何发明了征兆?1-3节
-
【章节批判】《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第一章马克思如何发明了征兆?第6节狗智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
内容总结: They do not know it, but they are doing it. 齐泽克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的这句...
-
【章节批判】《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第一章第七节意识形态幻象
内容总结: 传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意识形态作用于认知角度,意识形态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误认...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