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整体型社会聚合体”与“碎片化”利益群体
一、“整体性社会聚合体”与我国改革前社会群体形态
改革开放前,国内社会属于“整体性社会聚合体”,原因在于:一是与中国革命年代的阶级对立冲突有关;二是与建国后的身份制形成身份群体有关;三是与当时的意识形态和政策有关;四是与当时的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和社会总动员模式有关。
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应该在政策导向上避免“整体性社会聚合体”的形成或出现。
二、从“整体性社会聚合体”向“碎片化群体”的变迁
改革开放后,形成“整体性社会聚合体”的原因开始消失,原有的聚合体开始瓦解。表现在一是阶层分化与身份群体交织在一起;二是由于户籍、地域的差异与阶层差异交织在一起;三是体制的差异(体制内与体制外)与阶级阶层的差异交织在一起。
中国目前社会分层的现实是,碎片化的分层结构,避免了“整体性社会聚合体”的社会断裂与整体的社会动荡与社会冲突。由于社会利益结构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使得社会的多重利益交织在一起,而不是壁垒森严的裂痕型或断裂型分化。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阶层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碎片化”减小了社会震动,有利于社会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一方面中国的贫富分化很严峻,但另一方面却没有发生巨大的社会不稳定。 引自 二、从“整体型社会聚合体”向“碎片化群体”的变迁. ........ 122 三、群体的“碎片化”与社区的“碎片化”
97人阅读
猴楠楠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
一、身份制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最主要的变化特征是从以“社会身份指标”来...
-
第六章 政治分层与经济分层
一、关于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关系的研究 关于国家社会主义向市场转型后社会分层和社会不平等变...
-
第七章 “整体型社会聚合体”与“碎片化”利益群体
-
第八章 中国社会的四个利益群体
改革的目的是使最大多数人获益(边沁)。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群体利益关系的变化,也...
-
第九章 怎样测量社会分层
一、研究经济收入和经济地位测量的难度 由于人们的收入越来越多元化,调查、测量经济收入的难...
> 查看全部2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