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恸有时
直到1925年,也就是《贝尔福宣言》发布之后的第八年,查伊姆・魏兹曼( Chaim Weizmann)才警告说:“巴勒斯坦不是罗得西亚,那里住着60万阿拉伯人…他们同样拥有对家园的权利,和我们拥有的对家园的权利一样。” 引自 1. 在法拉盛草地公园做出的决定 /011 这时有人问萨底赫,他认为刚开始的投票会是什么结果。他神情庄重,不苟言笑。“我不在乎,如果投票是积极的,阿拉伯人就会向我们宣战,”他说,目光扫视着他年轻的军官,“他们的战争会让我们500人丧命。” 他旋即又补充道:“如果投票是消极的,那么我们就会向阿拉伯人宣战” 引自 2. “终于,我们是一个自由的民族了。” /028 他快要写完时,钾肥工厂的一群年轻人进房间,围绕着他们又矮又胖的领袖跳起了热烈欢快的霍拉舞。本一古里安把手插在破旧的浴袍里,心情沉重地望着他们。他清楚地知道,犹太民族将要为联合国今晚应许他们的这个国家付出怎样的代价。当年轻人招呼他加入霍拉舞时,他摇了摇头 “我无法跳舞,”他后来回忆道,“我无法在那天晚上唱歌。我看着他们快乐地跳舞,我唯一想到的是,他们都将走向战场。 引自 2. “终于,我们是一个自由的民族了。” /028 在开罗同样的露天市场上,一个新伊斯兰教的狂热信使一穆斯林兄弟会也在鼓动人心。他们看出,联合国的决定里埋藏着他们期待已久的,将使他们获得权力,引发全面剧变的种子。 引自 2. “终于,我们是一个自由的民族了。” /028 正当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培养日后将成为其最大资源的青年领袖和社会组织之际,哈吉·爱敏赛尼却在有条不素地剥夺阿拉伯人的这些资源,以其怒火中烧的狂热主义扼杀进步以及任何理性思维的趋势,以其无知村民的长枪威胁受教育的精英阶层,他将一代阿拉伯人领袖置于恐惧和沉默之中。 引自 3. “父已归。” /049 在他们的帮助下,斯拉文尼开始工作。他把自己和一叠偶然在纽约报摊发现的过期的《技术机械》一起,关在一家宾馆房间里。他从这些旧杂志的照片中,仔细记住军工业必备的机器零件细节。然后,为了避免自己水平有限且口音重的英语引起怀疑,斯拉文尼装扮成聋哑人,开始出发游历美国的各个机床中心。他从一个城市游历到另一个城市,装扮成废金属零售商,购钻床车床、研磨机、镗床。有些机器的功能仅限于生产军火,因此必须根据美国法律予以破坏。这些机器的零件散落在各处,为了找到这些他不能购买的零件,斯拉文尼还组织了一队清扫工,去冲洗国家垃圾场。每件机器买回来后,都会装运到斯拉文尼位于帕克大道200处波弃的牛场的总部。 到这次庞大的购买使命结東时,斯拉文尼已经获得了能够日产50000支步枪或机枪所需子弹的设备,可以完成1500道必要工序、用于制造机枪生产流水线的机床,以及制造81毫米迫击炮的装备。斯拉文尼用废金属的价格、按重量计算购买的这一大批机器,只花掉区区200万美元。按照数月前这些机器的新品价格计算,其总价超过7000万美元。) 运送到巴勒斯坦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设备的体量太大,以至于耶胡达・阿拉基那种把一些小件物品装进蒸汽锅炉的老伎俩已经用不上了。用尽全部的技巧和耐心,在奶牛场将这些机器组装成功之后,斯拉文尼又将它们拆卸成螺栓螺母。当他做完这些工作后,总共有75000个零件散落在奶牛场的地板上。斯拉文尼亲自分类,按照他发明的编码一一号然后经过毫无规律的拣选,将这些零件混合、装箱后,再以构的阿拉伯制造商的名义,在申请进口35吨纺织机械并获官方出口特许后,将这些零件运往巴勒斯坦。由于被彻底打乱,过海关时,只有天才工程师才有可能识别这些机器零部件的真面目。一箱又一箱的零部件,就这样经英国海关溜了进来,为了加快速度,有些关节还要好好打点一番。 …………… 最终,丢失这些装备的风险看来实在太大了。对曾经在特拉维夫那家咖啡馆里展望过军工业的工程师而言,这一决定使他生中最骄傲的时刻推了。这个时刻就是,当他的最后一台机器组装完毕并且开动时,哈伊姆・斯拉文尼可以引以为豪地说:他将75000个部件的机器,从他在组约的奶牛场装运到以色列的基布兹,途中没有丢失哪怕一个螺帽、一颗螺丝钉、一片垫。 引自 4. 两位前往布拉格的乘客 /061 可是在耶路撒冷,如同在巴勒斯坦其他地方,哈加纳是犹太社会的主要动力之源。除了它的训练课程、它的组织、它的秘密成就、哈加纳的力量还在于它在巴勒斯坦犹太人中形成的一种精神:既讲究平等主义又讲究个人主义,既组织严密而又行动灵活哈加纳是它所寻求捍卫的犹太社团精神的一种精确反映)那些回到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所造就的最优秀的年轻人迅速成为他们的领袖。以他们为榜样,他们赋予哈加纳一种献身和服务的传统,卡尔米・恰尼在利哈维亚中学的黑暗的地下室,双手放在《圣经》和手枪上,就是把自已和这种传统紧紧联系在一起。 引自 5. 两个民族,两种军队 /075 共同的语言、历史和宗教将他们绑在一起,使他们貌似拥有强大而团结的外表。叙利亚和黎巴嫩两国是法国式的共和国。沙特阿拉伯、也门和约旦三国是具有沙漠部落特征的准封建王国埃及和伊拉克是受英国影响的君主立宪国家。 它们因相互斗争而四分五裂:开罗和巴格达之间,可以追溯到哈里发时代的争夺;盛产石油的沙特阿拉伯与周边较贫困的邻国之间是现代的、因经济利益引发的斗争;导致叙利亚和黎巴嫩反目成仇的,既有个人的斗争,也有部族和国家的斗争;伊拉克、叙利亚及其领导人,则在国家四分五裂的状态中,沉溺于持续不断争夺领袖地位的阴谋中。 四年以来,这些领导人利用他们关于巴勒斯坦问题声明中的极端主张,相互之间明争暗斗,将这个问题转变成衡量这些阿拉伯政治家爱国主义的尺度,以他们言过其实的威胁,来鼓励巴斯坦阿拉伯人的顽固立场。黎巴嫩的利雅得・索尔( Riad Sohl)曾经炫耀说:“联合国将不得不为每一个犹太人派一个士兵,オ能让他们的国家运转起来。 现在是他们开始将其逞强好斗的威胁付诸行动的时候了。 引自 6. “我们将绞杀耶路撒冷。” /084 秘书长抬头看了一眼。他心里很清楚,坐在桌边的人里至少有三个,对于参加这次行动有重大保留,对于行动所要付出的代价更是极为犹豫不决。一周的争论表明,阿拉伯人既不需要确信,也不需要协同去实现这个决定。尽管如此,就在他们争论不休之际,他们每天连续发布着战争公报。就像过去一直发生的那样将来也还会继续发生,阿拉伯国家领导人总是无法避免漫不经心地夸夸其谈。桌边的人都异口同声地通过了这个决定。 引自 6. “我们将绞杀耶路撒冷。” /084 然而,如果阿拉伯国家坚持走向战争,情况就变了。他们的国界就不再是联合国分配给他们的,而是他们从阿拉伯人的军队那里所能够攻占并守住的边界了。 本古里安经常认为,阿拉伯人的不妥协无意中能帮助犹太复国主义者实现其抱负:“攻击我们是帮我们的忙,好让我们取得无法用其他手段取得的重大成就。”阿拉伯人对定居点的最初一轮攻击,曾使那些还在犹豫中的犹太地主开始雇用犹太农工。阿拉伯人攻击雅法的犹太人,则导致了特拉维夫的建立。阿拉伯人不同意希特勒死亡集中营的幸存者进入巴勒斯坦,导致了全世界支持建立一个犹太国家。但是,本一古里安认为,阿拉伯人自己犯下的最大错误,莫过于拒绝联合国的决议,那“将会为我们改变一切”。那将赋予他的人民权利,以“获得一切能够获得的东西从那一刻起,他们国家的生存将依靠武力,而不是联合国决议。 引自 6. “我们将绞杀耶路撒冷。” /084 纳迪・达耶斯( Nadi Dailes),在商业中心被焚的那天飞奔出去,汇入经过他餐馆人流的那位16岁的咖啡馆伙计,就是一个住在犹太区的阿拉伯人。他家和犹太邻居一直很友好,但是在分治后的那些天里,他还记得:“我们的感情被激发出来了,慢慢地我们开始理解并且相信,每一个犹太人都是我们的敌人,要夺走我们的生命和土地。” 引自 7. “我们不是邻居吗?” /119
46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