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卑而重要的功能
首先,批评向我们表明什么需要重读,如何重读。文学浩如烟海,新的压力在不断出现。人们必须选择。在选择过程中,批评就有用武之地。这并不意味着,批评是生死判官,挑出几个作家或几部作品放进惟一尊贵的传统,而把其他都排除在外(优秀批评的标志是它敞开了更多的书,而不是封闭了更多的书)。这意味着,从过去大量纠结的遗产中,批评要发现并维系那些用特别直接或精确的话语与现实对话的作品。 这恰是文学批评家与文学史家或语文学家之间的区别。对于后者,文本的价值是内在的;文本只具有语言或时间方面的兴趣,可以与更大的关联无涉。批评家不同,在对作品的首要意义和结构进行学术权威性的判断时,他必须选择。他偏爱那些与生者对话的作品。 每代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永恒流传的诗歌,但很少有永恒流传的批评。丁尼生会有走运之日,多恩会有倒霉之时。 俗话说,少年诗歌,老年小说。因为文学大肆宣扬鼓吹的黄金未来,与我们的实际经验吊诡地形成对比,所以浪漫主义已经不再是中心。16世纪和17世纪早期的语言,尽管常常看起来遥远复杂,但似乎更接近我们今日的话语。批评能使那些需要的变化成果丰硕、有鉴别力。它能从过去求得今日的天才所仰仗的东西(时下法国最好的小说背后都有狄德罗的力量)。它能提醒我们,我们观点的变易,既不是自明的公理,也不是永远有效。 伟大的批评家总会“感到走在前头”;他要俯身在地平线上,为未来的认知语境作准备。随时,他会听到遗忘之声的回音,或先于他人捕捉到新声。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感觉到,布菜克和克尔恺郭尔的时代近在咫尺,卡夫卡的个人梦魇在十年后会是公认的真理。这并不意味着选择赢家;它意味着知道,艺术作品的存在与时代有着复杂而暂定的关联。 引自 人文素养
4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