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奇怪的人
#365天练习写作打卡Day 18#
18 从小到大,你一定遇到过各种奇奇怪怪的人,写出30个最奇怪的人
听了刘主编讲他在公交车上的遭遇,让我也想起了我在三种交通工具上遇到的三个人:
1. 垃圾人(恐怖)
有一次坐地铁之前,我买了一份报纸,准备回家看。但那天上了地铁之后,发现人很少。我就找了个车厢连接处,站在那里看报纸。正看得津津有味,突然报纸被狠狠地打了一下,吓了我一大跳。
我放下报纸,看到一张愤怒的脸,一个男人正对我怒目而视。我也很生气,大声说了一句:”干嘛?不能好好说话嘛?“
没想到那人竟举起了右手,作势要打我。我出于条件反射,向后退了一步。他没有再继续,而是骂骂咧咧地走到下一节车厢去了。
我定了定心神,心想:你就是要过去,也犯不着这么气急败坏呀。说一声不就得了,何苦这样呢?
后来转念一想,这个人有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垃圾人”。他时刻带着负面情绪,并不想和别人采取正常的沟通方式。他的愤怒挂在脸上,他会对我,也会对其他人进行攻击。不与他争执,远离“垃圾人”,是最好、也是最安全的做法。
2. 殊途同归的哥俩(搞笑)
几年前,我坐公交。车到了一站,上来几个人。其中一个人,民工打扮(我没有贬低民工的意思)。头发浓密但很蓬乱地堆在头上,一脸络腮胡子,衣服脏兮兮的,脚上只穿了一双拖鞋。
在他身后,上来的是一个西服革履、手提公文包的男人。不知为啥,这两个人竟有种莫名的神似。因为后面上来这个,无论发型还是胡子,和先上来的那哥们竟极为相像。
而且不光我有这种错觉,还售票员都和我有同感,因为她来了一句:“是一起的吗?”听到这儿,我差点儿没笑出声,周围的人也都对他俩打量了半天,露出会心的笑。那西装男略显尴尬,连说“不是”。
那一刻,我有点儿同情他。因为从他的衣着和包包看,他应该是对形象有要求的。他的蓬乱头发和络腮胡子,也是花了心思设计的造型。但居然毫不费力地与民工大哥的不修边幅、浑然天成画上了等号。
时尚这东西,有时候就是这么怪异。你觉得时髦的东西,却无意间发现它早在那些和时髦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或物上存在很久了。比如东北大花布,普通老百姓都嫌怯,却屡屡被各路明星穿上了星光大道。好看不好看,就见仁见智了。
3. 火车打呼噜的大哥(无奈)
十几年前出差去西安,当时还没有高铁,都是绿皮火车,我买了硬卧的最上层。车厢刚一熄灯,我下铺的大哥就打起来山崩海啸般的打呼噜。同包厢的同志们都受不了了,齐唤大哥。
大哥被叫醒之后,觉得非常不好意思,连连道歉。可一转眼,呼噜声又起来了。大家又开始叫他,如此周而复始,整整折腾了一夜,我基本一夜没合眼,不由得好生佩服大哥强悍的生存技能: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回到家,我和老公说:“终于发现有比你呼噜声更大的人了。”所以现在,有了高铁真是好,几个小时搞定,再也不用被别人干扰了。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怪人,是探险家贝尔。看过他的一次丛林历险,食物全靠自己找。他居然抓住了一只臭鼬,并把它烤了,还边吃边说,太臭了。隔着屏幕,我都觉得恶心。心想,给我多少钱,也不干。因为我觉得吃完那东西,我的嘴就可以直接扔了。
好了,奇怪的人就说这几个吧。其实,奇怪不奇怪,都是别人说的。我们判断别人,也被别人判断。再说了,大千世界,本来就无奇不有嘛。
@人民邮电出版社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