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伸的织阵
未读 (未读之书,未经之旅。)
织阵,1986年竣工回到建筑世界,在20 世纪80 年代的设计潮流中,“高科技”成了热门话题。那些高科技建筑不仅运用了尖端的科技,还让结构和设备暴露在外,十分引人注目。结果,那些建筑本身变成了巨大的机器。其中的代表作有 理查德· 罗杰斯设计的伦敦劳埃德大厦( 1984年)和诺曼· 福斯特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大厦(1985 年)。 这一时期建筑模仿机器的背景,或许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关。利用微型芯片和软件运转的计算机,不同于以往的机器可以用肉眼确认运转的状态。不可见的机器成为主流,反而催生了想把“可见的机器”打造成建筑的心理。 当然,追溯起来的话,建筑与机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派建筑的主导者勒· 柯布西耶也在著作《走向新建筑》中写道:“住宅是居住的机器。”他认为,像汽车一样,建筑也应该追求合理性。 从很早以前,建筑就以机器为目标,而合理继承了这一遗传基因的正是高科技建筑。从高松伸的织阵也是机器风这一点来看,可以说它是高科技建筑的兄弟。 但是,其机器的意义完全不同。高松建筑中的机器与合理性无关。那台机器是不会运转的,这一点事先就明确了。 和勒· 柯布西耶一样,高松也着迷于机器。对高松而言,建筑是机器,不过却是无用的机器。 引自 53 织阵
424人阅读
未读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一桥大学兼松讲堂
伊东是日本首位建筑史学家。他在东京帝国大学师从辰野金吾学习建筑,读研究生时展开了对正统...
-
安藤忠雄的兵库县立儿童馆
从设计者本人设定的视点观赏到的建筑形态是非常出彩的。这样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到建筑之美吧。...
-
高松伸的织阵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