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传统的印记:“普夏之争”的思维模式 邱晨(168)
综合来说,普实克所接受的两种最重要的理论背景 马克思主义与布拉格学派结构主义都与大陆理性主义思潮直接相关,而夏志清的新批评派教育研究背景和他对利维斯“伟大的传统”文学史观的信奉有着深刻的英美经验主义情节。因此,在流派意识方面,两人的观念差异也正好是西方两大哲学认识论思维方式间较量的结果。 引自 哲学传统的印记:“普夏之争”的思维模式 邱晨(168)
18人阅读
soooooooosweet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沈天鸿序跋现代诗歌理论及其美学律构 金国泉(150)
陌生感是诗歌的生命力所在。“文学即技巧。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变得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
-
沈天鸿序跋现代诗歌理论及其美学律构 金国泉(150)
新批评的本质无疑是形式主义的,但它的形态又带有较强的经验主义色彩,“新批评避免了成为一...
-
哲学传统的印记:“普夏之争”的思维模式 邱晨(168)
-
哲学传统的印记:“普夏之争”的思维模式 邱晨(168)
对于夏志清来说,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新批评派保守主义知识分子艾略特和号召坚守文学历史传...
-
文学景观理论的建构及其意义 高建新(179)
为了清晰地说明什么是文学景观,先要说明什么是景观、文化景观,最后说到文学景观。所谓景观...
> 查看全部21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