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六章以后)
1.商鞅
诚信立国 讲信义
仅立威不树德,会引发人的逆反心理。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任何法令都要落实在人的问题上,立法而不立人,会落入条文形式主义,以法为本最终还是以人为本。法只能束缚人的行,不能收服人的心。
2.听的政治
孟尝君听谏VS赵王郭开
明断是非的能力 齐威王明听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亲自调研
3.任官 信赏 必罚
刘邦任用陈平 不因吝啬贪图小利,看不清最终的大目标
第一,虚己。不用自己的标准判断他人,放下自己,接纳别人,看到优点,团结一致。
做虚心领导,不做实心领导。不能事事靠自己,要虚化自己,不要处处插手具体事务。
第二,海纳百川,不问出处,不分亲疏
第三,要能容人。
第四,用人不疑。迈过两道关,一是自己的心,不疑三惑四,二是别人的话,不被乱七杂八的流言蜚语干扰
4.赏罚是公器,是法治的一部分,而不是君主的私恩。
用功劳换取封赏,是团队领导和成员的契约,这是一种信用。
信赏 懂赏
5.项羽
仁:开展教化,安养百姓
明:明辨是非的判断力
武:行之不疑的决断力
自我认识与自我反省能力 时刻自警、自责、自悟
6.继承人的稳定问题
7.克己守法汉文帝
不挠法、不扰民、克服享乐主义
君主的五种类型(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
老百姓喜欢和平安乐,只要不去打扰他们,让他们生产生活有规律,不受过大的影响,他们是不会主动给社会制造麻烦的。
8.用时间消化矛盾
汉文帝/汉景帝削藩
时间是宇宙赋予人类的一种巨大力量,也是束缚人类的重要限制。人和人的竞争要利用年龄的优势,体现时间的威力。年轻人要戒除躁动。
9.周亚夫与李勣
政治敏感期,莫名其妙的命令,包含隐秘的政治意图。越是荒唐,越不能够违逆。
雄猜失策:再聪明的君主个人智慧也有限,也需要和大臣共同治理。因此虚己纳谏很重要。
君主御下要靠道,要自身行的正做的直。以诚心与正直的臣下相感应,而非使用权术。再高明的权术也会被更高明的权术挫败。
10.黄河治理
国计VS民生
汉德广,开不宾。度澜沧,为他人
负责任、立足长远的君主,应先重视民生问题。让老百姓踏踏实实过日子,而非满足对外炫耀国力武功。
11.
失败团队内部更容易产生各类问题和不团结因素。
汉武帝与霍光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做出了不同的历史贡献。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不可相互否定。
GeorgeWang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笔记(一至五章)
1.要成为大学者,既要做到学养深厚,又要善于用非常规思维思考问题。(司马光) 2.对待意见时...
-
笔记(六章以后)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