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道——世界之本根
关于所引《大宗师》之句,我有两点认为:
首先,将“义”改作“戾”不妥。(武延绪亦持此论,钱穆《庄子纂笺》引刘咸炘、陶光语驳之。同时,这句话在《大宗师》里是借许由之口说出的,而《天道》篇则是“庄子曰”,这样的区别除了作为著述先后的证据,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庄子》中的人物安排是比较随意的,不能将对这一人物的印象作为理解文义的先见,特别是孔子、老子、颜回等) 《天道》篇的作者历来被认为是庄子后学所作,如欧阳修曰:“此篇是学庄子者”,王夫之更进一步,说:“所言者颓靡,定非庄子之书,且非善学庄子者之所拟作。”而刘著在本书前编(文献疏证)部分也明确了这一认知,岂能由后著改原文乎?正确的注解,应如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在《天道》篇此句下曰:“‘义’,今本作‘戾’,据《大宗师》改正。” 其次,在义理上,韩林合《虚己以游世——〈庄子〉哲学研究》中认为“道”的其一特质为“严格按照‘虚静恬淡寂漠无为’原则生成和支配万物的。因而,我们完全不能用‘仁’、‘义’、‘巧’等词汇来形容它。”杨立华《庄子哲学研究》说:“作为无知之知的独体,其实就是根本知。既然独体是根本知,也就是一切知的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庄子藉许由之言给出的称谓——‘吾师’,才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显然,人对“道”的不可知和“道”本身的无目的是不同的阐释指向,而结合《大宗师》此节,庄子的原意更趋向于前者。
8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