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序
P1
将伊东忠太与关野贞两人的建筑调查与研究对照着看,更富有意义。伊东重视建筑史,尤其是建筑美术与工艺的研究,擅长建筑史宏观建构,而关野贞则侧重建筑与考古研究,尤其是运用考古学方法,对建筑及其艺术做详实考证,以微观研究渐长。
关野与东京大学同事塚本靖以及帝室博物馆平子铎岭三人于1906年9月至翌年初,自北京出发,经郑州至西安,对沿途各地的古迹遗物,尤其是陵墓碑碣、石窟造像等进行了详细考察,从而探明了中日韩三国在建筑及艺术上的部分渊源关系。
1918年初,关野贞又受文物部派遣,对中国、印度以及欧美古建筑及其保存情况进行调查。这次他经朝鲜陆路进入我国东北,一路考察到北京,再由北京至大同、房山、保定、彰德、开封、巩县、洛阳、郑州、太原等地,回到北京后不久又南下历访济南、青州、青岛等地。从青岛海路抵达上海,再由上海至浙江、江苏等地考察,此次在华考察长达七个月,大有收获。其中最得意的当属在太原近郊探访到天龙山石窟遗迹。事后撰写了考察报告《天龙山石窟》。
P2
伊东、关野等人的这类探查活动之所以被盛传或渲染,与近代日本日趋膨胀的国家主义思潮不无关系。
从规模来看,天龙山石窟虽远不及敦煌、云冈和龙门等大型石窟,但其石刻造像几乎涵盖了中国佛教造像史上各时代的经典之作,故备受学界关注。
然而,自关野贞发现之后,仅七八年时间,石窟造像几乎惨遭灭顶之灾,无数佛首被生生凿取,有的整体被盗,其惨状难以言表。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与跨国美术商山中商会头目山中定次郎的两次造访,以及该商会的大肆收购、转卖行为有直接关系。
关月贞与常盘大定合编的《中国佛教史迹》,尤其是六卷本图集可谓中国佛教建筑与佛教美术调查研究之集大成者,至今仍为学界所推崇。
从1930年开始,关野贞又先后六七次来华从事古迹调查或保存工作,地区多集中于东北以及热河,调查对象主要是辽金时期的建筑、陵墓以及热河古迹等。
P3
关野贞与竹岛卓一编辑出版了《辽金时代的建筑及其佛像》。
关野贞生前有关中国的论考等后汇编为《中国的建筑与艺术》(1938),由岩波书店出版。这部书是其在中国古建筑与美术研究方面所获成果之集大成者,与伊东忠太所著《中国建筑装饰》一起,一直被学界视为中国建筑与艺术研究领域的杰作。
kleinblue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主编序
-
第十二章 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大雄宝殿
第十二章 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大雄宝殿 P155 序言 三十日探察北魏石窟万佛堂,见到十多处虽已破...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