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耶路撒冷演讲:小说与欧洲
然而人之所以成为个人,恰恰是因为他失去了对于真理的确信以及与其他人的一致共识。小说,是属于个人的想象天堂。在这片领上,没有人是真理的占有者,安娜不是,卡列宁也不是,在这里,所有人都有权被人理解,安娜有,卡列宁也有。 引自 第七部 耶路撒冷演讲:小说与欧洲 每一部小说,不管愿不愿意,它都要提供一个答案给这个问题:什么是人的存在?它的诗意又在哪里? 引自 第七部 耶路撒冷演讲:小说与欧洲 现代小说反对媚俗潮流的壮烈努力,最后却被媚俗击垮。“媚俗”这个词指称的态度,是想要不惜任何代价讨好大多数人。为了讨好,就得去确定什么是人人想听的话,就得去为固有观念服务。媚俗,就是将固有观念的愚蠢转译成美和感动的语言。媚俗从我们身上淘出了同情的泪水,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所思所感的平庸事物。 由于讨好并且贏得大多数人的注意是迫切必要的,大众传播的美学无可避免地成了媚俗的美学;渐渐地,大众传播全面拥抱、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媚俗变成我们日常生活的美学与道德。 引自 第七部 耶路撒冷演讲:小说与欧洲
82人阅读
琵琶鱼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五部 在那后面的某个地方
在现代的历史里,有些时期的生活就像卡夫卡的小说。 公共领域是私人领域的镜子,私人领域反映...
-
第六部 六十三个词
我们读小说读得越专心,就越不可能找到答案,因为小说就定义来说,是讽刺的艺术:它的“真理...
-
第七部 耶路撒冷演讲:小说与欧洲
> 查看全部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