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oming Beauvoir
我们在生活中主要缺的是能驱使我们做自己能做的事的人。
借口是人们摆脱困境的捷径。
”普通人的权力受到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的限制,但即便是在这些工作、家庭和社区中,他们似乎也经常受到自己既无法理解、也无法掌控的力量的驱使。”<The Power Elite> 文化是一种特权,知识分子不应忘记那些没有特权的人。
在文学方面,萨特几乎总是听从波伏瓦的劝告,但在政治上显然波伏瓦拿萨特没辙,因为他完全不想听。
波伏瓦开始意识到,她不得不目睹萨特的衰老,最艰难的事情是她正在失去思想的“无与伦比的朋友”。
波伏瓦以为“我用她的死换取了自己的自由”。而真相却是扎扎愚昧而封建的父母把自己的女儿送上了思路。
当你情绪低落时,人们也会变得“可鄙”。
波伏瓦指出,在1972年的法国,做一个未婚妈妈是很困难的。许多女性选择结婚是因为她们认为结婚是安全的选择,但“没有父亲的孩子往往比父母不和的孩子更快乐”。 引自 第十五章 老年 人们之所以歌颂母亲,是因为母性能够让女人毫无怨言地待在家里做家务。
波伏瓦写道:“把一个人带到这个世界上是一项巨大的责任,一个人怎么会不帮助自己的孩子在世界上找到自处的位置呢?“ 引自 第十五章 老年 波伏继续以读书为乐,读书使她能够通过别人的眼睛看世界。 引自 第十五章 老年 父母离婚对孩子不一定有害,孩子反而会被那些貌合神离在一起的父母“迫害”。
为了爱情,她们很年轻就结婚了,当时也很高兴这样做,但后来她们发现自己面对的是死胡同:孩子长大后不再需要她们,她们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也没有自己的追求。 引自 第十五章 老年 1976年,波伏瓦认为结婚和做母亲在很多时候仍然是陷阱。波伏瓦说,如果一个女人想要孩子,她应该认真考虑抚养孩子的条件,因为她必须放弃工作,孩子生病时在家照顾孩子。如果女性做不到这些,她将受到责备。 引自 第十五章 老年 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波伏瓦的内心是什么样子的,光靠叙述无法完全还原真实活过的人生。但从外部来看,我们不能忘记波伏瓦努力成为自己的样子。 引自 后记:西蒙娜·德·波伏瓦将会成为什么? 在《第二性》中,波伏瓦明确地提出了哲学主张:有伦理的爱情必须是对等而互惠的,爱人与被爱的人都必须有意识,是自由的,努力拥抱彼此生活中的价值所在。而且,当他们的爱涉及性时,他门都必须是性的主体,而不是客体。 引自 后记:西蒙娜·德·波伏瓦将会成为什么? 从内心来看,波伏瓦将自己视为一种永不停止的蜕变。波伏瓦认为她生活中的单一瞬间无法显示出完整的“西蒙娜·德·波伏瓦”,因为“生命中没有那种与一切都和解的瞬间”。所有的行动都有失败的可能,而有些失败只是在事后才显现出来。时间在流逝,梦想在变化,而自我总是遥不可及。”波伏瓦成为波伏瓦”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极其多样化的。但如果说我们能从西蒙娜徳波伏瓦的生活中学到什么的话,那就是:没有人孤独地成为她自己。 引自 后记:西蒙娜·德·波伏瓦将会成为什么?
4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