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认可或不认可
也许理想的状态是,像写日记一样地写小说。写日记时我们比较少虚荣,日记是给自己看的,不会因某些文辞而得意,也不会因为笨拙而沮丧。 引自第7页 不要为写一篇好东西而努力,而要为随便写一篇好东西而努力。目标不是好东西,是那个“随便”。写作人生就是一个“写”字,好东西出于意外。 引自第11页 小说的品质由作者的世界观、经验,乃至技术方式等等决定,而和有关信息量的知识学问关系不大。 引自第30页 杰作之上的光华只是副产品,被其迷惑是由于浅见。光华是附带的,实际上运作的是什么? 诗歌中未写出的比写出的重要。空(四声)成就了诗歌,是诗歌的枢纽。 时至今日,差异就是价值,差异的强度、力度、顽固度、孤僻度、稀缺度以及诚实度就是价值评判的根据。 人,只有当他作为造物或者生命这回事时能和绝对搭上边,作为人的所思所想包括所造一概是相对的和微不足道的。 所以就写诗而言,并没有正确与否的衡量,只有可能性多少的衡量,而且这是因人而异的。 我喜欢有差异。一个诗人和另一个诗人之间,一首诗歌与另一首诗歌之间,不可替代的独立是价值所在。这种差别的价值在我看来更胜于高下的价值。“同样的好”比较尴尬。 老套的文学观就是绝对主义的文学馆,无论你如何伪装,信奉高下、无视差别,你就是这种文学观的持有者。伟大的文艺景观一定是多元的。没有相对主义的开阔视野,无论你如何声称先锋、革命都是一种腐朽。这与年龄无关。 引自第42页 初学者总喜欢探究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才能。才能的确重要,又非常不重要,你还得问自己是否真的强硬。不是那种外在的骂骂咧咧,是你里面是否真的轴。 引自第48页 再也不需要自我辩护,懂得欣赏异己,终于知道自己的局限是珍贵且不可替代的。你将发现你真正的同类并非是那些和你口味相似的人,而是和你一样有挥之不去的“顽疾”的人。 引自第54页 当一个人丧失了判断必备的穿透力后,剩下的大概只有攀附外观这一途了。 引自第66页 把写作设想成两个挚友之间的交谈,对方的智商高过你,但又能谅解你的笨拙和浅陋。 根本的技巧在于全神贯注地追随生涩。 引自第69页 即兴写作是对主题性写作的一种解放,我们曾迷恋于此。 自觉的写作者,或作品主义者,终将转向主题性写作。主题性写作是其必然之路。 即兴写作发散能量,主题性写作凝聚能量。 马克思言,无情世界里的感情。主题性写作就是虚无之事里的某种郑重。 引自第88页 在这个时代,隐逸者尤为可贵。 专注于工作和思考,只是无暇顾及现世虚荣。如果没有这样一些人或者这样一种存在,整个社会的精神实体将被蛀空,呈现出某种蜂窝泡沫状。 引自第91页 丹津 ·巴默说,男人修行最主要的障碍是性欲,女人是喜欢享受。反过来说也亨利,在世俗生活中男人应该有性欲,女人应该喜于享受。 引自第96页 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几乎不可能,这是我们注定孤独的原因。同情只发生在一个频道上,或者一定的幅度内,超过界限谁也听不见谁的声音,除非真的轮到了你。 我们这代人开始时都是小痞子,后来经过一次分流,有人富了,有人依然很穷。那可是人生巨变,令人印象深刻,但思虑千万不要停留于此。下面将面临又一次分流,有人健康,能跑能动,而有人病卧在床。。。。 引自第98页 解脱了别人就解脱了自己。所以,需要去想对方那么做的道理,想他的道理而不是想自己的道理。洞悉人性不是把对方想得像他那么坏,而是像你那么好。 要虚度。我们的追求都太过实在。虚度和专注都是我喜欢的,并不矛盾。 处于劣势时你气壮如牛,那令人佩服。处于优势时的那股牛逼劲儿就不免低级。 引自第103页 想当圣人的人往往会变成魔鬼,因为拒绝理解人的真实。 你的行为不完全是根据出境来的,同样的处境可称为不同行动的借口。比如知道自己去日无多,有人积德行善,忙于弥补,有人则及时行乐,甚至有人大开杀戒。有更深入浓郁的东西左右着我们。我们是感性的、活生生的存在。。。。。。 理解在聪明人那里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接受就另说了。接受需要改变自己,这才是困难的。并往往因此,我们拒绝理解,能够理解而拒不理解。我们的智力为我们的存在辩护,因此就显得很有限。 人是焦虑性动物,精神指向未来,没有计划、筹划是不行的。区别也许在于,你是在计划中,还是计划在你之中?换句话说,你是被迫适应一个计划,还是打算自我塑造成形?外在的江河流淌和内里的血液循环皆不舍昼夜,你倾听的是那种声音? 顺从。顺从于心声,顺从于预感,顺从于身体,顺从于命运,顺从于安排。不顺从欲望、意志和强权。 引自第109页 有一天我们的外壳终将坚硬,水泼不进针刺不穿,那块茧是向里长的,一颗心终将石化。于是就安全了。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求相对值,绝非绝对值,意思是追求比别人好,而非好。 引自第119页 往事沉淀于我们的身心,它是现实的,有分量的。孩子之所以轻盈是因为沉淀物较少。圣人净空自己,常人所能做的不过是让其各归其位。 对自身恶的洞悉就是善。 引自第130页 自以为是很可怕,特别是因为负气而生出的自以为是,有个什么东西挡在中间让你拒绝认知真实。说“不”是可以的,“我不”需要警惕,“我就不”则根本犯不着。 你希望对方好,以为这事很重要,但如果其中产生了焦虑,那就适得其反了。总希望是产生焦虑,但祈祷不会。为你担忧的人祈祷吧,而不要寄希望于他们。 引自第135页 别人尊重你是一回事。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得不尊重你是一回事。在得不到尊重的情况下你仍然尊重自己是一回事。尊重你之内的那个不是你的无名者是一回事。 引自第138页 没有别的世界,你目光所及的范围构成了你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你努力获得重要性,却以为是世界的重要性。至少你会有一种幻觉,觉得你所在的世界是比较重要的。殊不知,大全之世界是没有中心的,一个人的重要性如果有,也早已隐含在与万物平等的微不足道中。 引自第152页 只要是人就无法解脱,尤其是那些想拥有所谓高峰体验的人。大喜必有大悲,站在山巅的人会堕入无底深渊。两极的强度是联系在一起的,像量子纠缠一样地互为因果。功名、佳偶、金钱、不朽,这些都是一极,不仅无法摆脱另一极的威胁,某种意义上还直接是其原因。所谓尘世的幸福,如果有,也是尽量小的幅度内震荡回旋。 引自第159页
11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