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一):田园诗中的田园生活
人啊,其实不需要一直胶着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追求功名利禄,陷入是非纷扰,我们也可以试着离开红尘走向大自然,放眼四季的循环,欣赏不断变化的美丽景物,去感应那默默流动的无限生机,沉淀心思,舒展视野,那岂不是恢宏得多?
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到诗人心灵平静祥和,行走在大自然恬美的气息里,而飞鸟也跟着他一起踏上归途,人鸟相伴,不又是一组物我合一的景象吗?而陶渊明喜爱鸟,实在是显然可见的,鸟儿就是他的自我化身,那代表了一种超越的、自由的追求!
在清朗温和的气候之下,郊外的原野上还呈现着满满的春景,树上的花仍然错落地盛开,就像一片美丽的锦绣,而倒映着月亮的池塘皎洁得像白色的练布一样。无论是“首夏犹清和”还是“首夏实清和”,都把初夏的美表达得言简意赅,将陶渊明没有说出来的季候特点补充得更完善了。
陶渊明并没有失望,更不气馁,因为心里有一个理想在支撑着他,那就是“但使愿无违”的“愿”。有了这个“愿”,人就挺拔了,有力量了,可以看到超越现实生活那个更崇高的境界,贫穷失败也就不会让他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的原因。
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这一场雨下得绵绵细细,无声无息,一点儿也没有惊动大家,但又确实滋润了万物,这么低调的付出,简直就是为善不欲人知的表现,再加上及时行善,那绝对是一场上天赐予大地的好雨!而看得到、又写得出来的杜甫,不就正是拥有一双锐利透亮的慧眼,以及一颗上体天心的伟大心灵吗?
Coneyちた가지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潘岳《悼亡诗》:复杂深情的感伤诗人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文章的内容经过了人为...
-
顾恺之《神情诗》:四季的讴歌
东晋时期出现了虚无的玄言诗,以及超现实的游仙诗,脱离了现实世界,进入思想推理、凭空想象...
-
陶渊明(一):田园诗中的田园生活
-
陶渊明(二):挣扎的智慧
只不过,陶渊明并不是天纵英才,生来就是个看透一切的高僧,实际上他也是历经种种思想上的挣...
-
谢灵运:宏伟而寂寞的山水
历史总是继续往前走的,不会因为一些人的抗拒而停下脚步。 当人一静止下来,眼界就开放了,可...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