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边缘者的悲愤
于是鲍照郁郁不平,形诸笔墨,就写下了不少抒发愤懑的诗篇,再加上他身处社会边缘,不怎么需要跟着当时的主流发展,不用像谢灵运那样追求文字形式的雕琢,因此更可以直抒胸臆,文字浅白,这种与当时主流不同道的个性,让他的作品情感真挚,又形象鲜明,形成了一股打动人心的力量。
鲍照在梅花身上投射了自己的心志,表明自己奋力抵抗艰困恶劣的环境,不愿迎合流俗的坚定意志。整首诗文字浅显,情意真挚,语气直率,在五七言的杂言形式里,表现得更加抑扬顿挫,那一腔的悲愤感慨便毫无保留地汹涌而出。
当鲍照累积了很深的愤愤不平,禁不住酣畅淋漓地骂人的时候,往往自己也会受到重伤,而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鲍照的人生道路便越发艰难了。
“团体是庸才的庇护所,只有个人才追求真理。”而那些追求真理的少数个人,就注定要孤独了,因为他走上了“the road not taken”,一条没有人选择的道路。
鲍照确实可以说是李白的前世导师,在“行路难”的人生里预演了坎坷的轨迹。
李白的高度根本无人能及,他就像一个站在华山山顶的绝世高手,四顾苍茫,只见天地悠悠,空无一人,那是多么孤独!难怪他会把鲍照的“自古圣贤尽贫贱”改写为“古来圣贤皆寂寞”了。
可是也因为他不用理会主流的发展,反倒可以尽情自在地直抒胸臆,因此表现出浓厚的个人特色,形成了这些深具感染力的诗篇。可见人生的得失真是难料,所谓的“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原来这就是世间的奥妙,鲍照又给出了一个案例。
所以说,是千秋,还是一时,实在是很难预料的,一个人只要尽力就好。
Coneyちた가지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陶渊明(二):挣扎的智慧
只不过,陶渊明并不是天纵英才,生来就是个看透一切的高僧,实际上他也是历经种种思想上的挣...
-
谢灵运:宏伟而寂寞的山水
历史总是继续往前走的,不会因为一些人的抗拒而停下脚步。 当人一静止下来,眼界就开放了,可...
-
鲍照:边缘者的悲愤
-
谢朓:精致的自然
原来他的心另有所属,遥想的是超越现实之外的历史豪杰。他“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
吴歌、西曲:谐音双关的爱情表达
本来民歌就很少修饰,像《大子夜歌》里面有两句诗刚好可以用来概括这类民歌的语言特点,那就...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