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乡村建设
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农村人财物流入城市,农村的空心化现象出现,导致农村基本生产生活秩序难以维系。而当前阶段仍然有6亿多农村人口生活在农村,且进城2亿多农民工还要依托农村和农业,因为他们的父母或子女还在农村,他们进城失败的话,还要返回农村。 通过国家资源下乡、各种制度设计来保持农村基本生产生活秩序,就使得中国最广大的农民仍然能够在农村安居乐业,就使得农民进可以进城务工经商获利、退可以回到农村生产生活。城市就业机会多、获利空间大,就有更多农民进城并在城市体面安居;城市就业机会减少、获利空间变小,就有更多农民留在农村安居。 并且,正是通过国家推动保底的乡村建设,农民在农村的生产生活才没有破产,农民就不会都作为流民流落在城市;反过来,如果城市遇到经济周期导致大量失业,失业的农民工就可以回到家乡暂避。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危机,农村都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32]。反过来,如果农村失去了保底的生产生活秩序,农民流落在城市,一旦遭遇经济危机,出现大量的农民工失业,就意味着大量家庭会面临挨饿的威胁。大量流落在城市、没有稳定就业的农民群体,可能会在危机中成为加剧危机和转化危机的力量。经济危机变成社会骚乱,社会骚乱变成政治动荡,等等。看一看世界上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历史,就能清楚地认识这一点。 引自 谁的乡村建设 大制度对社会整体运作弹性、阶层流动性的作用体现。
89人阅读
呵呵好吗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中国是倒丁字型社会结构吗?
实际上,中国是有两个社会分层体系,一个是城市社会的分层体系,另一个是农村社会的分层体系...
-
谁的乡村建设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