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过眼云烟 八十一
不再搞字画,兴趣就全部转到买书上去了。买书的地方在琉璃厂,也就只有那么几家,因为琉璃厂还是字画店比旧书店多。那些旧书店,我常去的是邃雅斋(店东董会卿)、来薰阁、富晋书社(店东王富晋)。有时,也去东四隆福寺的修绠堂(店东孙助廉)。后来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这些书店都归国营了,而国营最集中的地方就是中国书店。早期,邃雅斋的店员李金绍,后期,中国书店的工作员王春华和我较熟。所以好多比较好的书,都是经他们手得来的。他们得到什么好书,认为我会感兴趣,就都留给我了。他们无非知道我爱买词集,爱买有版画的书,爱买山志游记。可惜王春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害致死。一个普通书店的服务员,也会有这样的遭遇,真是奇怪。(P299)
有时因为外出旅行到安徽,到苏州,到上海,到杭州,我也逛书店,所以说有些好书又是从这些地方的旧书店得来的。(P299-300)
此外,中国的旧书,有时买到手的时候,是很破烂的,必须要修补,重新装过。隆福寺修绠堂有一个很会修书的老工人韩斯久,如明刊本的半部《三国志演义》,就是他经手修的,要一张一张地补虫眼,加衬纸,工作很麻烦,但很精细。我并且找了明瓷青纸做封面,装好以后,漂亮极了。四川杜甫草堂有几本好书,也是这个老工人动手修的。
我上面已经说过了,我买书是为了赶时髦,除广泛地搜集词书以外,就是买戏曲、小说、版画,因为搞版画,就涉及到山志寺志和游记。同时也收集明朝的历书。
我收书这个时候,宋元本很少在市场上出现,即或有,也是一些拉散了的零本。上海同志告诉我,有部宋本《花间集》,但我不大相信,非常偶然地就在眼皮底下溜走了。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可追悔的地方。要以收藏宋元本见重,这已不是时候了。这个情况,同这时已无法收藏宋元画一样。同时,我也不愿意收经部、子部、史部某一些大部头的书。因此我收的书,以明本为最多。我之所以看上明本,特别是明本那些少见的书,从时间上说,就类似清朝人看重宋元本差不多了。我也收清初的,主要是康熙本。
当然,五十年代正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大改组的时期。这些精神产品,自然会顺着改组,做一次重新分配。要买明版书,比起现在,要容易多了。但是由于我的兴趣的主观限制,和经济的客观限制,我也只是收了一些当时我认为可以收的明刊本,并不是见明版就要。
我收的明本,最难得的有《唐十二家诗》(嘉靖本)、《枯树斋集〉(崇祯本)、《杨文敏公集》(正德本)、《楚辞集注》(正德本)、《汝南诗话》(明刊本)、《咏怀堂集》(崇祯本)、《渔石唐先生诗集》(嘉靖本)、《泰泉集》(嘉靖本)、《王十岳乐府》(万历本)、《西儒耳目资》(天启本)、《乐府遵奇》(明刊本)、《放翁律诗抄》(正德本)、《张愈光诗文选》(崇祯本)、《明十二家诗抄》(明刊本)、《石田先生集》(万历本)等等。(P300)
小说有《三国志演义》半部(万历插图本)。戏曲有《玉簪记》(明刊本)。山志有《九嶷山志》(崇祯本)、《武夷山志》(万历本)。寺志有《延庆寺志》(天启本)、《破山寺志》(崇祯本)、《雪窦寺志略》(弘光本)。版画有《方于鲁墨谱》(万历本)、《列女传》(明刊本)、《玉镜新谭》(崇祯本)、《搜神记》(明刊本)。还有些是明刊本的算命、测相、琴棋书画一类的闲书。还有明朝的考卷,属于陕西、四川的本。收这类东西,只为了好玩而已。(P300-301)
上面这一类书,也有很好的清本,特别是康熙本。我发觉清初的书籍,尤其是康熙本的集部,字的笔画很整齐,书面比较宽大,印制时用纸用墨都很讲究。即或不是开化纸,而是竹纸,也都不错。我收下了的,书名就不在这里列举了。
我收的明朝历书,包括成化、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大概有十多本。顺带又收清朝的历书。有清初顺治、康熙的历书,有祺祥(后改同治)元年的历书,也有嘉庆、光绪的满文历书。还有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正式成立以前,民间刊印的《黄帝四千六百十一年历书》。历书,明朝叫“大统历”、清朝叫“时宪书”,普通就都叫皇历了,
据说明朝的皇历,都是从明朝塑的菩萨肚子里面搞出来的。塑泥塑菩萨的时候,预先在背上开个孔,肚皮里是空的,等到开光那天,要从孔里放进五谷,和一本当年的历书,然后封起来,这样就赋予这位菩萨以生命而诞生了。据说这些历书都是从山西来的,因为那里气候比较干燥,几百年后历书在菩萨肚里也不会坏。有的人知道这个秘诀,就专从菩萨背后取出来,当成古董卖钱了。
实在的,我的书主要是词。这是从1948年在大连就开始收起了,到“文革”为止。以后看见我没有的,也还收一些。现总计约2300余册。当然这里以清人专集为最多,也有不少的近时铅印本。但最好的是《唐五代二十一家词》的王国维手稿本,《宋六十一家词》的汲古阁的初印本,《花庵词选》(明万历本)、《花草粹编》(明万历本)、《花间集》明正德、万历、天启等7种,《草堂诗余》和《类编草堂诗余》的明嘉靖、万历、天启等22种,还有些宋、元、明人别集的明刊本,还有些词选、词韵、词谱、词话的明刊本,其他的总集、选集、别集的康熙本。还有两种明抄本及一些清人的稿本,数量不多。我自己编了一个书目,这是几十年来,颇费心力收起来的。最近,编《全明词》、《全清词》,这些书就很有用处了。(P301)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十章过眼云烟 八十
说到玩明清墨,我也感兴趣,因为我已有一些明清墨,又同张子高、张纲伯、尹润生、周绍良来往...
-
京戏
开始的时候只因为无聊,就去东安市场的吉祥剧院看京戏,但是渐渐地就看上瘾了。每天晚饭在东...
-
第十章过眼云烟 八十一
-
第十章过眼云烟 八十二
成都的杜甫草堂是中学时期星期天游玩的去处,每学期可能去两三次。那时,在成都无非是薛涛井、...
-
第十章过眼云烟 八十三
文革”中,我这些书籍、字画、小古董,以前被说成是玩物丧志的东西,现在被定罪为属于“四旧...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