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城市中产把控的教育改革话语权
教育改革的话语始终被城市中间阶层甚至“总体性精英阶层”(钱民辉,2004)把持,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优势阶层的游说和影响。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逐渐壮大的同时,城市中心主义的政策和理念也猛烈地冲击着多村教育。其中,部分政策和理念或许对乡村教育有良好的影响,但很多情况下这些政策和理念也常常被利用,最终损害了乡村教育的质量。例如教育竞争愈发激烈,导致城市教师和家长以准军备竞赛的方式增加教育投入,导致城市学生负担过重。教育主管部门无法管控“影子”教育市场,只得严加管控学校加课或增订辅导资料的行为,以此遏制教育投资的恶性竞争。 与城市教育投入的过度相反,农村家长本来就在教育方面投入不足,无法像城市家长那样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购买大量教辅资料,乡村学校是农家子弟获得以上教育投入的唯世和最佳场所。然而个别乡村教师利用了城市中心主义的政策话语与理念,以此拒绝对乡村教育的额外投入,甚至以“减负减压”为借口,逃避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农村家长对教学细节所知较少,对教师的专业权威更为服从,因此他们无法像城市家长那样给教师带来外在监督,乡村教师群体由于缺乏家长的干预和监督,存在一定消极怠工的倾向。在“减压减负”的政策倡导之外,“快乐童年”的城市中间阶层的乡愁话语也开始进入农村家庭,反倒为农村子弟散漫的童年生活提供了合法性。其结果是,乡村教育在模仿城市教育的过程中,其资源投入不足问题反倒被掩盖和忽视。 引自 洞察、抱负与突围:关于乡村教育的质性研究…………… 陈莹骄 1 为遏制城市教育军备竞赛而出台的“双减”政策,结果导致农村教育受到进一步打击。这种发达中心为不发达的外围制定不合理规则(只反应城市人口利益)的现象,深刻地揭示了城乡二元对立的内在矛盾。谈及中学教育,言必谈北上广深如何,连影视剧也永远都在关注城市中产(富裕)阶层生活,严重掩盖了当下教育体系的问题,造成边缘地区的失声。所谓的“中产”到底是少数还是多数?一个脱离中国更广阔地区的国情的团体的诉求是否代表着国家的正义?
65人阅读
七叭十个岛子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什么是优秀的学位论文
到底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值得出版的论文? 就程序而言,我曾经以为答案显而易见:首先,...
-
被城市中产把控的教育改革话语权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